王开平:不能回家的愧疚 收到锦旗的欣慰

2016-02-15 10:28  来源:平安浙江网

  老王,王开平,今年50岁,是浙江省乔司监狱第二分监狱五监区的政治教导员,曾荣获“全省最美监狱人民警察”称号。

  2月8日,农历正月初一凌晨,春节联欢晚会刚刚结束,老王便紧张地安排服刑人员按序回监舍就寝。清查完监舍,结束了一天的值班工作,老王回到值班备勤室向家里电话报了平安。这是老王来到省乔司监狱工作的第29个年头,也是老王在监狱内度过的第29个春节。

  1987年8月,刚从农校毕业的王开平被分配到省乔司监狱的前身——乔司劳改农场工作。当时的乔司农场连块像样的水泥地都没有,刚参加工作的王开平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年要工作350多天。春节是他唯一能赶回老家看望父母的节日。然而,这对监狱民警而言也是奢望。服刑人员过年可以放假,监狱民警却不能。

  “我当时特别羡慕老家在乔司或者杭州的民警。”老王回忆说,最早向家里通过写信报平安,1992年之后单位安装了电话,终于能在除夕给家里打通电话道声新年好。一直以来,王开平都是在监狱过完年初二才踏上回家的路。从乔司到老家上虞山区,坐车就是七八个小时,下车后山路还得再走几个小时。有一年,王开平特意买了只鸭拿回家孝敬父母,没想到鸭冻死在了半路上。

  春节值班,一值就是29年。虽然现在回家方便了,但是老王依旧没能如愿回家过年。今年除夕,妻子带着孩子先回老家,与年迈的父母过年,守完这个春节,老王再与他们会合。“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还是父母。别人家的团圆饭都是儿孙满堂,只有我家的团圆饭,永远少了我。”

  年初一上午,老王与书法班的服刑人员一起写起了新年的希望。“情”,这是老王为这些年工作做的总结。“监狱工作发展得很快,现在的教育改造工作与2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凸显教育引导功能。从以管教为主,向以管理为主,更重视服刑人员内心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监狱民警在公正执法的条件下,真情教育,温暖人心。”

  为了适应监狱工作需要,加强心理疏导工作能力,45岁的时候,老王自学了心理学,取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春节值班,老王总习惯找那些家里有困难、改造表现不稳定的服刑人员谈话,鼓励他们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开端。

  过年前,老王收到了两面锦旗,都是刑释人员送来的。在五监区服刑一年多释放的四川籍服刑人员李某因暴力犯罪入狱,因一直处理不好人际关系,遇事冲动,改造表现一直不稳定。最后,在监狱内跟着老王练练书法,谈谈心,李某脾气平和了不少。他回到老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老王送来了锦旗。


责任编辑:雍辉
相关报道
更多> 图片报道
更多> 信息联播

习近平: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强调: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 [详细]
更多> 中央动态

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纪实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构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有一个刚毅的先锋去引领方向。 [详细]
更多> 权威发布
更多> 视频
更多> 图解
更多> 长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