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庭林:病魔击不倒的好民警

2016-01-18 16:14  来源:法制生活报

  20多年来,为了辖区的平安、稳定与和谐,他在基层派出所这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砥砺前行。因为这份责任,他反复推敲,于细微之处找到真相;因为这份责任,他临危受命,于危难之际显本色;因为这份责任,他满腔热血,病魔缠身还不忘帮助他人——他就是贵州省织金县公安局马场派出所教导员邝庭林。

  细微之处寻真相

  2006年10月的一天凌晨,一个熟悉的声音将织金县牛场镇半处村村民刘强(化名)叫醒,他刚打开家门,就被劈头盖脸地狂揍了一顿,随后打人者立即逃离现场。面对突如其来的殴打,刘强直接懵了,到底是何人打他?又为何打他?带着这些疑问,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派出所报案。随即,邝庭林便和同事们一起前往刘强所在的村组进行走访调查,但由于案发时刘强本人并未来得及看清作案人的面貌,所能提供的线索只是一个熟悉的声音——同村的刘华(化名)。

  根据线索,邝庭林找到了刘强口中的刘华,此时的刘华满身酒味,睡意朦胧,面对刘强的指控,他一口否认,称自己一直在和几个朋友喝酒,案发时有不在场证明。邝庭林随即找到刘华所谓的那几个朋友进行询问,几人的答复都一样:他们确实是一直在划拳喝酒。

  至此,案件的线索一下子就断了,照被打者刘强的说法,打人者确定就是刘华,可刘华当晚又有不在场证据,而且证人的供述都一样。邝庭林心想,要么凶手另有其人,要么其中有人在说谎。为了尽快破案,还刘强一个公道,他反复推敲整个案发过程,将各种细节反复在脑海里回放。

  此时,其中的一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刘华的一朋友说刘华喝酒期间曾称自己要出门呕吐,会不会就是这个时候刘华实际是出去打人呢?有了新的线索,邝庭林便立即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终于掌握刘华酒后趁夜打人的证据。最后,在证据面前,刘华最终交代了自己因平时的纠纷趁喝酒期间打人的事实。

  危难之际显本色

  2009年9月16日晚,在马场镇羊叉路附近,大货车驾驶员胡某与牛场超限站工作人员发生语言冲突进而演变成厮打,胡某一气之下将自己的货车横停在公路上,不让其他车辆通行。超限站工作人员便以堵路为由向派出所报警。

  接报后,邝庭林和同事们立即赶赴现场,不管民警们如何劝说,胡某就是不肯让路,随后民警便将胡某带回派出所,半小时之后,胡某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并同意去现场挪车,交警大队民警随即带他去现场处置。

  10分钟后,派出所再次接到报警电话,称胡某及其家属又回到事发现场,准备“报复”超限站的工作人员。邝庭林听到之后立即与协警赶到了事发现场,发现一名超限站的工作人员周某正被胡某等人困在车内,胡某及其家属扬言要好好“教训”周某!邝庭林见势不妙,不顾自身安危立即上前劝阻,几次被他们赶出“重围”,他自己又不断“冲”进去。

  “再不让开,连你一起打!”其中有人喊道。

  邝庭林并未退缩,继续着他的劝阻工作。

  ……

  经过1小时的劝阻,在织金县公安局特警、武警等警种的合力的支援下,现场得以控制。最终,以胡某为首的15人均因以暴力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事后,邝庭林提及此事时都有些后怕:“如果那些人硬来,估计我也会有性命之忧,但当时就没想那么多,一心只想着保护车里的人,因为我明白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和担当。”

  满腔热血助他人

  平时身体强健的邝庭林,竟在2014年织金县公安局“从优待警”体检中,被查出白细胞异常。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多次去复查,2015年1月5日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样的结果就意味不能剧烈运动、不能熬夜加班,每个月还要承担2万余元的药费。

  今年80岁的孙秀才,如今还是一个人独居,行动及其不便,一直都是侄儿媳妇李贵珍在照顾她,老人是马场乡陈家寨村的“五保户”。也是邝庭林帮扶的对象,多年来邝庭林经常来看望老人,陪老人聊聊天,帮老人做家务。确诊患白血病后,邝庭林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问题而放弃了对老人的关心,邝庭林说:“空闲的时候去看看老人,虽然重活干不了,像疏通自来水管、换灯泡的小活儿,我还是可以干的嘛。”

  “邝庭林表面上非常坚强,背后却难免神伤,患病之后,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手里的工作丝毫没有落下。”刚入警的孙红江激动的说道:“他就是我的师傅,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是他在带着我。‘对群众要热情、对同志要包容、对自己要严格’,这就是他对我的谆谆教诲。”

  邝庭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工作,他是公安基层战线上的“老黄牛”,累了稍微歇歇又继续干;对家庭,他是女儿心目中的“大山”,撑起家里的一片天;对同事,他是年轻民警的“好师傅”,谆谆教诲让他们迅速成长;对群众,他是为大家尽心尽力办好事的热心人。


责任编辑:王燕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