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华(前)为珠海市戒毒学员捐助太阳能热水器
2004年退休后,李南华本想静下来好好照顾一下罹患癌症多年的老伴,以弥补他这些年来因一心扑在工作上而无暇照顾老伴留下的遗憾。但当广东省珠海市禁毒基金会邀请他担任理事长,为禁毒工作再出些力时,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出山”了。10年来,李南华每年都会跑遍珠海,几乎每一个镇(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期间,在他的带领下,珠海市禁毒基金会共募集资金6143万元,有力地推进了珠海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建设,还率先在全省组建了禁毒社工队伍。
而今,已73岁高龄的李南华,依然奋斗在珠海禁毒工作第一线。
一
退休后禁毒,10年筹款6143万
无论是在珠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岗位上,还是在担任珠海市禁毒基金会理事长期间,李南华对工作始终都满怀热忱、执着如一。尤其是近10年来,他带领珠海市禁毒基金会,活跃在珠海禁毒工作第一线。
李南华的妻子罹患癌症多年。因为以前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照顾她,2004年退休后,李南华便想静下来好好陪伴妻子。但当时珠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力邀他出任珠海市禁毒基金会理事长,并且委托珠海市政法委副书记、市禁毒办主任等多次上门做工作,向他介绍珠海面临的毒情形势时,他最终还是决定“出山”了。
“老伴患癌多年,在位时一直没有好好照顾她,已是万分内疚,了解到当今的毒情形势,(我)心情很沉重,也很矛盾。还是多年的老伴理解我,说‘市领导出面了,组织上也派人找了你几次,有保姆照顾我的身体,你放心去做吧’。”李南华说。
在珠海市禁毒基金会成立前夕,李南华到该市香洲区开展慰问活动,目睹许多吸毒人员因吸毒导致家徒四壁、落魄不堪的情况。毒品给吸毒人员家庭带来的沉重灾难,强烈冲击着李南华的内心,而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办好基金会、干好禁毒工作的决心。
李南华清楚地记得,2005年刚到珠海市禁毒基金会工作时,除了办公房、电脑等硬件外,“软件”方面的条件几乎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就连基金会最低注册资金400万元,都没有着落。经过李南华的多方协调,该基金会最终获得珠海市委、市政府拨付的专款400万元,从而解决了注册难题。
但这些专款远远满足不了当时珠海禁毒工作的需要。面临资金短缺的现实问题,李南华继续争取该市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并积极组织珠海市禁毒基金会开展募捐工作。于是,他想到了发动国有和民营企业,请他们支持禁毒工作。在李南华的奔走呼吁下,多家企业向该基金会捐赠了资金。李南华本人也主动捐款8万元,其中2万元用于购置5部电脑,分别捐赠给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莲洲镇、白蕉镇等地的禁毒部门,解决了基层电脑办公设备不足的问题。
据统计,10年来,在李南华的带领下,珠海市禁毒基金会共募集资金6143万元,禁毒专项及业务开支3788万元。截至日前,该基金会的资金余额达2354万元。
二
在全省率先组建禁毒社工队伍
李南华常说:“工作要想着去干,不要等着去干。”来到珠海市禁毒基金会后,他迅速进入角色。对于如何开展禁毒工作的问题,他总结了四点:堵毒源、抓宣传、重帮教、狠打击。
据珠海市禁毒办工作人员介绍,在担任珠海市禁毒基金会理事长的这些年里,李南华特别重视禁毒专干人才的培养。早在2006年,珠海市禁毒基金会就会同珠海市禁毒办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2名专职禁毒社工,由基金会和社工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工资福利,成建制地组建了禁毒社工队伍。直到2008年,我国出台的《禁毒法》才明确提出,基层要配备禁毒专干或兼职干部,在这方面,珠海显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自禁毒社工派驻各街(镇)以来,珠海的基层禁毒工作真正做到了“情况有专人问、措施有专人抓、问题有专人管”。用李南华的话来说,禁毒社工承担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统筹协调、检查督导、毒情排查、宣传教育和戒毒帮教等基础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方面,珠海是全省第一个,也是全国比较早“吃螃蟹”的。
经过近10年的稳定发展,目前,珠海市所有街(镇)都配有禁毒社工,全市禁毒社工近90人,60%的社工的学历都达到了大学本科,其余的均是专科学历,社工素质高,独立工作能力强。
三
为戒毒学员提供人性化关怀
一个初冬时节,李南华到珠海市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调研时,听取了所长的汇报,并经实地查看后,他了解到,戒毒所的热水供应不足,戒毒学员时常使用冷水洗澡。刺骨的冷水,冲在戒毒学员的身上,却落在李南华的心里。
李南华说,戒毒学员是违法者,也是受害人、病人,更需要人性化的关爱。珠海市禁毒基金会遂决定为珠海市内的强制隔离戒毒所配备太阳能热水器。此外,为丰富戒毒学员的业余生活,该基金会还出资帮助珠海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学员监室更换了100多台大屏幕电视机,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社区戒毒人员到社区美沙酮门诊服用戒毒药物时,常常遇到服药费用、交通费不足等情况,李南华知道后,基金会决定每年支助门诊5万元经费,让戒毒人员安心服药。这项措施至今已经持续5年,大大提高了戒毒人员的服药积极性。珠海市戒毒人员的服药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在珠海市禁毒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珠海市已经形成“五基地一窗口”的固定宣传教育阵地,从禁毒教育基地选址到建立,再细到每张图片,甚至图片上的每一句话怎么写,李南华都一一过问。这些基地已经成为该市开展经常性禁毒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每年参观、咨询的青少年学生和社会群众有2万多人次。
近年来,珠海市禁毒办持续加大毒品预防教育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在珠海市禁毒基金会的支持下,2014年邀请了广东省300多名文艺工作者,在珠海市大会堂演出了禁毒话剧《虎门长啸》。2015年5月初至6月26日,珠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学生禁毒辩论比赛活动,市内9所高校都踊跃报名参赛。同年11月,珠海市还开展了首届“禁毒杯”足球赛。
四
身患癌症仍奔波在禁毒一线
躬耕珠海禁毒工作10年多,李南华心中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让珠海早日实现“减毒无毒市”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建设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和落实安置就业工作尤为重要。面对这个难啃的“硬骨头”,李南华认为,必须各方力量参与,要不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早在2008年,李南华就提出基层街(镇)要建设戒毒康复工作站,服务戒毒康复人员,帮助他们安置就业的建议,这种思路在当时是超前的。为此,珠海市禁毒基金会投入300万元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建设。2013年,珠海市就建好了陆上的21个街(镇)戒毒康复工作站并开展运作。仅2014年,该市就有1506名戒毒康复人员成功就业。2015年11月,该市海岛上的3个镇戒毒康复工作站也建立验收,自此,全市24个街(镇)的戒毒康复工作站全部建立成功,并更名为更人性化的“向日葵”工作室。
2015年4月,李南华发现老是尿血,到医院检查时被怀疑是患了癌症。医生催促他抓紧时间进一步确诊,以免耽误病情。当时,李南华正在研究部署上海岛推动戒毒康复工作站建立事宜,拖了一个多月才去医院检查,最后被确诊为膀胱癌。手术后,化疗期间,李南华心系海岛戒毒康复工作站建设,2015年7月还亲自带队,去海岛开展调研检查工作。
2015年10月23日上午,已经73岁高龄的李南华带领珠海市禁毒办、珠海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领导风尘仆仆地赶往50公里外的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来到某投资集团公司与该公司负责人商讨接纳安置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问题。该集团同意在其下属公司设立就业安置点。该安置点能提供约500个岗位给戒毒康复人员。此外,李南华还重视戒毒人员帮教这一环节,推动了“二帮一”、“三帮一”的斗门“五老”帮扶模式,帮助他们走向新生。2015年11月初,历经8次化疗的李南华,不顾身体虚弱的情况,带着珠海市禁毒办、珠海市禁毒基金会的人员再上海岛,验收3个镇竣工的戒毒康复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