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唐业修,1968年6月出生,现任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检察院办公室主任。从检22年,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一等功一次,多次荣获“个人嘉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是一名检察官,却在多个领域不时曝出新闻:创作检察官之歌填补业内空白、状告国内知名杂志社引起轰动、敲开微电影编剧大门并获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微电影展播最佳导演奖。他叫唐业修,四川省蓬安县检察院一级检察官、办公室主任。
一部微电影:感动千万人
2015年12月10日,南充市微电影协会成立。大会上,播放了一部名为《我的“儿子”我的“妈”》的微电影。这部短短20分钟的微电影,令在场人唏嘘不已,不少人因为感动而流下热泪。
蓬安县农村17岁的罗某,父亲犯法坐牢,母亲离家出走,他因此辍学。在社会上流浪期间,罗某结识了一些社会人员。2011年5月19日,罗某等人来到该县一所小学门前,把两名四年级的学生强行带到附近山上,持刀威胁并抢走300余元,罗某很快被捉拿归案。由于罗某未成年,蓬安县检察院决定派“代理检察官妈妈”对其进行感化教育。时年26岁的女检察官林燕与罗某见面后,罗某发话:“你有男朋友没得哟,还给我当妈妈,有没有搞错?”碰了灰的林燕没有退缩,她开始深入走访,得知罗某家的变故以及学校老师的惋惜后,她尽心尽力感化挽救罗某。最终,蓬安县检察院对罗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后来,在林燕的帮助下,罗某得以复学。罗某感激不已,他努力学习,最后考上了大学。
唐业修以此为素材,于2013年编写了《我的“儿子”我的“妈”》微电影剧本。“其实,这个剧本的原形不仅仅林燕一人,‘代理检察官妈妈’是一群人。”唐业修说,正是她们的感人事迹,促使他尝试微电影剧本创作。此部微电影还参加了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微电影展播,一举获得“最佳导演奖”。
一幅微广告:警醒千万人
“不要拆了别人一座房,毁了自己一个家。”这是2014年四川省检察院举办的“三微”比赛一等奖和预防职务犯罪微电影比赛一等奖的作品,它的作者正是唐业修。
这几年,蓬安县检察院办理过诸多职务犯罪案件,其中不少与拆迁相关。2014年,该院办理的营山县白塔片区系列拆迁案,涉案人员达20多人,其中包括该县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国土所所长、统征办主任等。同年,仪陇县新政镇发生的一起拆迁案中,20余名涉案人员被立案,退还涉案金额达3个亿。
“真没有想到,堂堂公安局副局长,为了在拆迁中分得一杯羹,竟然铤而走险为人办理假户口。”获悉营山县白塔片区系列拆迁案中有4人已被判刑,唐业修感慨不已,也促使他下决心创作微广告进行法治宣传。微广告“不要拆了别人一座房,毁了自己一个家”也正是在这一系列案件的启发下,得以问世。
2014年年底,该微广告参加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三微”大赛,获三等奖。
一本连环画:教育千万人
2014年,由唐业修主编和撰稿的《检察官在身边丛书》出版发行,其中一本《两张借条引发的风波》的连环画,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两张借条引发的风波》连环画,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2011年春节前夕,一辆载有四川南充民工的小车在山西境内发生车祸,事故导致两死多伤。事发后,在当事者家人的干预下,围绕民事赔偿竟然演绎出一场虚假诉讼,当地不得不抽调市、县两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力量,在蓬安、兰州、大连三地协同办案。最终,这起官司尘埃落定,3名始作俑者分别受到法律的制裁。
唐业修将此案例编成连环画纳入丛书,从而令“两张借条引发的风波”一案,得以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向外界披露。
2014年11月1日,四川省部分史学者云集蓬安县。当天,四川省司马相如研究会在当地挂牌。该研究会吸纳了业界众多精英,唐业修也在其中。在当天举行的“司马相如与文化中国”研讨会上,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向与会者赠送的《两张借条引发的风波》连环画,成为研讨会上一道风景。
“如今连环画少见,用真实案例通过连环画宣传法治,确实是用心良苦。”与会者翻看连环画后,予以积极评价。(刘德华 李波 唐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