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信阳沿312国道直行,记者来到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孙铁铺镇。未进法庭,却见大门紧闭,黑板上写着:法官下乡送达,有事请打电话。按照黑板上的电话拨过去,爽朗而亲切的声音传来,对方说她马上就回来。
跟随记者而来的光山县法院政治处干警余小东介绍:“这就是孙铁铺法庭负责人余艳丽。在基层的12年来,她说得最多的就是:一名好法官,要有‘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公心’这‘五心’。办理案件时不仅要有不偏不倚的公心,还要有明察秋毫的细心,不辞辛苦的耐心,为民解忧的诚心,弘扬仁善的爱心。用‘细心、耐心’之手,掬起‘爱心’之水,流过‘诚心、公心’之渠,浇灌一方土地,保护一地百姓。”
这是记者对余艳丽的第一印象。
不一会儿,余艳丽与庭里干警风尘仆仆赶回。坐下聊了不到10分钟,门口传来一阵喧嚣,一位白发满头的老大爷边往法庭里走边喊:“余庭长,今天可算见着你了,谢谢你为我主持公道!”
原来,今年9月份,余艳丽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原、被告双方都是近邻,都是70岁左右的老年人。原告在位于被告屋后自己的自留地上栽种有小树苗,被告认为小树苗妨碍其修缮房子,就没征求原告意见把小树苗砍掉了。原告发现小树苗被砍后,怀疑是被告夫妻所为,到被告家门口骂人,双方对骂,被告将原告按倒在地殴打,还把猪粪塞进原告嘴里。事后,派出所调解未果,让原告到法院起诉。
开庭之前,余艳丽就给原、被告作了10余次调解,并与原、被告的儿子进行电话沟通20余次,还找到村干部协助,经过一个多月不懈的努力,被告赔偿了原告1.1万元,双方握手言和。
在听完余艳丽的讲述后,记者陷入了沉思,究竟她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才能成长为一位“五心”法官?
从光山县法院政治处主任方应权口中得知,2003年12月,余艳丽进入法院工作,先后在刑一庭、刑二庭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2014年3月,她到孙铁铺法庭,主持孙铁铺法庭的工作。
在主持孙铁铺人民法庭的第一个月,余艳丽就接到了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
家住孙铁铺镇蒋楼村92岁高龄的谢大娘因后人不尽赡养义务将两个儿子告上了法庭。接案后,她立即赶到老大娘的家里。进家门的那一刻,她惊呆了,满屋堆积着脏衣服,被褥散发着难闻的臭味……她二话没说先将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还帮谢大娘洗了头洗了澡。临走,她硬是塞给谢大娘300元钱,谢大娘紧紧拉着她的手说:“闺女,你是好人啊,你办我的案子我放心!”之后,每隔三五天,她就会来谢大娘家,帮她洗衣服、做饭,陪她聊聊家常。谢大娘的儿子们也被她感动了,向母亲认了错,将母亲接回家中伺候。
余艳丽说,人民群众最念的是情,赡养案件还会有亲情,离婚案件还会有旧情,邻里纠纷还会有乡情,欠款纠纷还会有友情,交通事故还会有同情。只要我们唤起人间真情,所有的恩恩怨怨,都会烟消云散的。即使案件不能以调解方式结案,一样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感人,以法服人”。(马国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