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充分发挥网络社会的虚拟、民主作用,强化党和政府的权力监督。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权力监督是公民依法对党和政府的权力主体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了解和评论的过程,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而公民要有效地实现权力的监督,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权力执行过程的透明化,或是对滥用权力行为有揭露之自由;二是公民具有对以上两种情况发表言论的空间,从而形成舆论,通过舆论监督权力。因此,网络社会作为权力监督的工具,其作用也正从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作为信息来源,保证公民的知情权;二是通过网络舆论监督,实现公民的表达权与监督权;三是网络舆论通过权力监督,推动公共政策议程,拓宽了政策方案的选择空间,使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并且及时调整公共政策,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
网络社会的监督功能具有全天候的性质。监督主体的广泛性使各级干部这些权力主体无时不在监督之下,只要有网民和虚拟网络社会存在的地方,理论上都有被监督的可能。监督方式的隐蔽性,极大地降低了监督风险,对监督主体起到了有效地保护作用,对被监督者提高受监督意识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监督工具的兼容性,使监督成本大大降低。监督空间和细节的无穷性,给被监督者构成了强大的压力。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在网上的一言一行,有时就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种雷人言语、各式不当行为都将在广大网民全天候的监督之下现形,“表哥”、“表叔”、“天价烟局长”就是例证。
适应虚拟社会这一特性,有利于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加强自我监督,利用网络监督的长效性、全覆盖性,震慑领导干部思想中的消极成分,避免扩张蔓延。同时,网络社会的匿名性质为广大网民监督领导干部提供了便利条件,消解了人们发表言论和看法的各种风险和顾虑,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任一网络终端自由地参与和发表言论,提供相关线索和材料。例如,领导干部、政府机关的绩效考核、干部年度评优、优秀共产党员的网络投票、群众满意公务员的评选活动,都将促使领导干部和政府机构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查找不足。
虽然网络监督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地对待网络监督,善于吸取网络监督中积极、有益的建设性的意见,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正面作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也只有正确认识网络监督,努力学好网络技能,才能恰当地引导网络舆论,提高应对网络监督能力。要做到重视而不忽视,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全方位听取民声,尊重民意诉求,虚心接受、耐心地解答民众提出的意见和质疑。
要提高重大网络突发事件的驾驭能力。网络事件发生以后,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舆论先机,掌握舆论主动权,及时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尽快提供全面而真实的信息,赢得公众的信任。要善待不压制,以更加开朗的态度与群众交流,开好网络渠道,网络上揭露的许多不良现象是由于一些群众的正当利益无法得到保护时采取的一种自救手段,不得不求助于网络监督。尽管这些问题可能不太准确,也可能有情绪化因素,但对这些信息必须认真分析研究,不能硬性压制。越是压制、封堵,信息传播得越快。实践证明,出现负面现象,公开比封堵好,主动比被动好,早说比晚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要疏导而不堵塞,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引导网络舆论,用好网络平台;要规范而不放任,以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网络监督,管好网络影响。
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安局于2012年6月成立直属二分局,专门负责环保执法。[详细]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自治区公安厅厅长胡焯出席会议并讲话。[详细]
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主办 网站编辑部电话:010-83079355 | 招聘启事
Copyright 2015 www.chinapeace.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14028866 号-1 中国长安网 © 2016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