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五级伤残党员民警的精神追求
记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双凤派出所民警罗建
罗建正在为群众办理身份证。张志明 摄
开栏的话
公安队伍是英雄辈出的队伍。一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涌现出大量秉公执法、竭诚为民的先进典型,用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日起,本报开设“警队先锋”栏目,报道警队中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充分发挥先进民警的积极带动作用,为全国公安民警树立鲜活的学习榜样,敬请关注。
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双凤派出所户籍窗口党员民警罗建,在处警时不幸被炸伤,右眼球被摘除,双耳鼓膜破裂,左眼术后矫正视力仅为0.2。他以超强毅力战胜伤残赢得尊严,体现自身存在感。他跨越身残障碍能够正常行走、操作电脑等,在工作岗位履职尽责拥有获得感。12年来,他调解矛盾纠纷2000余起,处理治安案件500余起,办理户籍业务上万人次无一有效投诉,整理各类档案3000余卷无差错,获得满满的成就感。“罗警官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我们‘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双凤镇党委书记粟明志说。
在战胜伤残中实现存在感
罗建今年51岁,1999年入党,从警22年来一直战斗在基层派出所。12年前在一次处警中,他不幸被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爆炸物炸伤,右眼球被摘除,左眼晶体被切除,双耳鼓膜破裂,经鉴定为五级伤残。
抢救罗建时,60余处弹片伤遍布他的脸颊,双眼伤情尤为严重。医生曾推断,即使挺过大大小小的手术,罗建也很可能失明失聪,生活将难以自理。病床上双眼紧裹纱布的罗建眼前一片漆黑,是逆来顺受还是奋勇抗争?茫然中,他一次次追问自己:我该如何存在?
罗建最渴望的是重见光明,他希望通过与命运的抗争不让人伺候、不让人搀扶,以此体现自己的存在感。罗建说,身为一名党员民警,在不幸与困难面前唯有选择坚强。
罗建经历的大小手术有七八次,每次都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修复鼓膜,有的患者难以忍受疼痛不停喊叫,而罗建接受4次修复手术没吭一声。在做眼部手术时,医生曾提出保留右眼很可能影响到受伤相对较轻的左眼的视力,罗建坚决作出摘除右眼球的选择。
罗建需要跨过最大的一道坎是左眼视网膜手术后,恢复性治疗过程中能否承受趴床的巨大考验。眼科专家提出,要让左眼视力恢复到最佳,罗建得趴在床上让面部与地面保持平行,每天22个小时以上。为此,罗建每天除了上厕所和吃饭,都严格遵照医嘱执行。这样趴着的滋味很难受,得长时间忍受心脏、肠胃压迫所带来的疼痛与不适,很多时候罗建觉得自己都快要撑不住了,但一想到不能苟活的坚强誓言,他一直咬牙坚持,这一趴就长达半年。主治医生说:“罗建身残志坚、坚韧不拔,他就像一个冲锋的战士,给医护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每看到他都不禁让我想起保尔·柯察金勇敢、坚强的形象。”2003年11月,当一层层纱布揭开,罗建兴奋地叫起来:“我看到了!”经测试,罗建左眼的矫正视力达到0.2。眼科专家张教授说,罗建的坚韧创造了奇迹,在他数以万计的患者中,通过恢复治疗达到这样效果的仅有几个。
罗建随即又投入到恢复下肢功能的艰难练习中。半个月后,他不再需要家人的照料和搀扶,生活完全实现自理。罗建说,自从迈出这一步,自身的存在感油然而生。
在跨越障碍中拥有获得感
经过一年多的恢复,罗建萌发重新回到公安工作岗位的想法,一些亲戚朋友对此很不理解,认为他完全可以吃“老安胎”(当地话,意为不工作同样享受工资待遇),甚至还可以提更高的待遇要求。罗建则说:“作为一名党员民警赋闲拿俸禄我心不安。我的获得感,不是向组织和领导提要求,得到名利的满足,而是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像健康人一样履职尽责。”经过反复请求,区公安局党委通过慎重考虑同意他返回工作岗位。
起初,派出所领导出于关心照顾,并没有明确给他安排工作,上班时间也实行弹性制。罗建却不领这个情,他找到派出所领导说:“我不是回来养老的,更不是来寻求组织照顾的,而是来干工作的。”派出所领导拗不过他,只好安排他到社区民警岗位。
人到岗了,但有些群众和同事却投来了怀疑的眼光,纷纷议论,他能挺得住吗?罗建用事实回答了疑问。
因右眼球被摘除,正常人有180度的视野,罗建却只能看到90度的范围,他曾因此被右侧的物体碰得鼻青脸肿。为此,他摸索出靠左行走、不停摇头观察左右路况的方法,之后不管是穿行马路、进村入户,还是爬坡下坎、奔波田间地头再没有碰头摔跤。罗建的镜片厚若瓶底,有1400度。在一次下乡时因镜框小螺丝松脱导致镜片掉地,罗建眼前一片模糊,半天才摸到镜片。此后,罗建随身带着“三件宝”:备用眼镜、小螺丝和螺丝刀。罗建因左眼晶体被切除,眼睛不能自动对焦,于是他准备了远视和近视两副眼镜,采取双手更换眼镜手动对焦的办法,看清远近事物。2006年,区公安局全面普及电脑办公,别人十天半月就能掌握的五笔输入法,罗建却因为只能手动调焦,整整花了3个多月,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熟练掌握了五笔输入法,盲打录入速度和年轻同志不相上下。
罗建的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因眼睛的缺陷而耽搁,信息录入和资料整理也没有因视线模糊而出错。在社区民警和治安民警岗位10年,罗建采集暂住人口信息15000余条,处理治安案件500余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起,无一差错和反复。
看着罗建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大家心服口服,纷纷为他竖起拇指。派出所党支部多次为他请功,但每次都被他婉拒和阻拦。曾经在罗建的户籍窗口办户口的双凤镇大槲村村民符洪云说:“罗警官为咱办事态度热情、主动认真,根本看不出身体有啥毛病,后来才晓得他身体状况那么差,真让人感动。”罗建却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民警应该做的事,大家对我工作的肯定和认同才是我最大的获得感。”
在服务群众中获得成就感
2014年3月,双凤派出所因户籍民警调离,需要一个既有社区工作经验、工作作风细致扎实,又要熟练电脑操作的民警接替,罗建成为不二人选。派出所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愉快地服从安排。
消息传开后,罗建的许多亲戚朋友说,换岗位又不能晋职晋级而且付出的会更多,还瞎折腾个啥?罗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作为一个党员民警,晋职晋级并不是我所要追求的成就感,在户籍窗口面对面为群众服务,帮他们解难题、办实事,让他们满意而归,这才是我的成就感。”
罗建将一腔热忱投入新的岗位,他所在的双凤派出所是典型的农村派出所,村民办理户籍业务往往集中在3天一次的赶场日早上。为了让村民来了就能办事,罗建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每天早上7点15分离家,到单位后提前45分钟开门受理业务。村民们说,自从来了罗户籍,一来就能把事情办好,一点都不耽误家里的农活。
罗建在户籍窗口不仅早开门还快办事。以受理上户口业务为例,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按照相关流程,罗建3分钟左右就能办结,丝毫不逊色于身体健康的民警。然而,为了这3分钟,罗建却付出了很多。为提高工作效率,罗建摸索出一套不用频繁更换眼镜的方法:上下提拉眼镜架调节焦距,操作电脑时向上提眼镜,缩短焦距;审核资料时向下拉眼镜,拉长焦距。由于手术大量使用含激素的药物导致双股骨头坏死不能长时间坐立,罗建采取坐、蹲、站三种姿势轮换办公毫不耽误群众的等候时间。
罗建认为,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打心底满意,工作才算做到了家,自己的成就感也才会更足。双凤镇花甲之年的唐登泽早年在贵州打工,3个子女相继成人成家,因两地有关单位互相“踢皮球”,户口问题一直没解决。2014年7月中旬,唐登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罗建,罗建一把把材料接了过来,补充资料、协调贵州警方,不出一个月就解决了难题。唐登泽手捧崭新的户口簿笑得合不拢嘴,他对罗建说:“从今往后我们就是朋友了,来贵州请一定找我,我要请你喝杯酒。”“当我听到这些话,我觉得我所做的工作很有意义,有种说不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罗建说。
在户籍窗口工作2年多来,罗建办理户籍业务上万人次,无一有效投诉,群众满意率近100%。他还为孤寡老人上门办证,送证到户500余次,帮助10余个走失老人和精神病患者重回家门,受到群众交口称赞。双凤镇居委会主任刘明强说:“罗建同志克服各种困难为社区群众服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我们社区干部学习的榜样。”
从返回公安工作岗位那一天起,笑容就一直挂在罗建的脸上,仿佛不幸从来没有在他身上发生过。他说,是一名党员的要求和人民警察这个职业,练就了自己的刚强与执著。罗建觉得,回到岗位上,就有一种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也实现了一名伤残民警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罗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过硬的工作作风是党员民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表率,极大激励了全局民警树牢正确的权力、地位、利益观;克服消极、浮躁、投机、悲观等不良心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一名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合格党员。”合川区公安局政委黄晓勇说。(郑欣 李富春 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