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姐,你的付出没有白费,我一定会好好改造。”前不久,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检察官刘敏收到来自少管所小虎的“家书”。
2年前,小虎因抢劫和寻衅滋事被移送到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间他的父亲因他人醉酒驾驶被撞伤致脑死亡,这对小虎的打击特别大,刘敏不断安抚和鼓励他,还帮助他父亲争取了5000元的救助金。小虎也因此和帮助他的“刘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江苏,还有很多像小虎一样的迷途少年被感化和挽救。2009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涉罪未成年人3万余人,对5900余名未成年人不批准逮捕,(附条件)不起诉2400余人。
业始于“索”——众里寻他千百度
16岁的小冶负气离家出走,来到了南京,无家可归又身无分文的他伙同朋友抢得他人现金1100元。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后,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综合考虑小冶的犯罪情节、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对他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处理。后来,在检察官的帮助下,小冶考入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附条件不起诉是一次制度革新,是从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角度考虑的一次创新。”分管未检工作的省检察院副检察长范群告诉笔者。2014年,省检察院制定《附条件不起诉工作暂行规定》,对附条件不起诉适用的条件、范围、启动程序等作了详细规定,推动了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也帮助了更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健康成长。
全国首例撤销亲生父母监护权案的办理,拓展和延伸了检察职能;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纳入司法救助范围,出台《江苏省检察机关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试行)》,立体化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这些做法、案件的背后,是江苏未检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
业精于“专”——衣带渐宽终不悔
“一名涉罪未成年人可能是我们一年工作的1%,但我们却是每一名涉罪未成年人的100%。所以必须用最精湛的专业能力办理每一个案件。”这是荣获全国第一届未检业务竞赛第二名的江阴市检察院检察官张涛的座右铭,也是每一位江苏未检人铭记在心的责任和使命。
专业的态度是未检工作专业化的前提。东海县检察院审查办理未成年人袁某盗窃一案,公安机关提供的社会调查表显示,袁某所在的村委会和乡镇社区矫正机构建议对其实行监禁刑。该县检察院坚持每案必查,全面了解后发现因袁某家人与村委会有过矛盾,村委会出具了不客观的评价意见。该院依法对袁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专业的队伍是未检工作专业化的基础。全省有78个有独立编制的未检专门机构、352名专门从事未检工作的检察官,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09名。省检察院还出台了《江苏省检察机关附条件不起诉暂行规定》《江苏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实施意见》等10个省级未检规范性文件。
专业的队伍、规范的制度带来的是工作的专业化、品牌化。全省检察机关涌现出了扬州市检察机关“知心姐姐热线”、新沂市检察院“向阳花”援助性侵女童等一系列全国知名的未检工作品牌,从不同侧面、不同受众、不同范围进行区分帮护。
业成于“合”——同舟共济千帆竞
洁白晶莹的细沙安静地躺在沙盘中,墙壁上是童话世界里的王子和公主……这里不是梦幻的“儿童乐园”,而是徐州市某基层检察院的情绪疏导室。
14岁的初二女生小雨在放学路上被陌生人性侵,在这里张红检察官联合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她进行多次的心理疏导,最终消除了她的厌学、抑郁情绪。
2013年至2015年里,全省检察机关情绪疏导室已全部建成,联合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等聘请了630余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先后为4654名涉案未成年当事人、778名被害未成年当事人打开心结。
2008年,江阴市检察院率先试点,联合爱心企业建立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消除涉罪外来未成年人担保、帮教等取保候审制约因素。此后,江苏省多地推行。观护教育基地由最初设置在企业,逐渐向依托政府、福利机构、社区等多元化发展,为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提供了良好平台。
目前,全省检察机关已联合企业、社区等建成未成年人观护基地105个。“探索、专业、合作”,江苏未检工作者将秉承检爱精神,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卢志坚 刘杨 王真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