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安以"集群战役+互联网思维"推进打假行动
2015年破获假冒伪劣犯罪案件336起,缴获各类假冒伪劣商品310余万件
2015年,安徽省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破获假冒伪劣犯罪案件3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90名,缴获各类假冒伪劣商品310余万件,涉案价值2.6亿余元;治安部门开展食药打假“利剑”行动,发起全国性集群战役3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38起案件全部告破。
近年来,安徽省公安厅扎实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工作,通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不断夯实打假工作基础,有力保障了民生安全和企业创新。安徽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针对打假工作提出“三个决不允许”:“决不允许假冒伪劣产品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决不允许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侵害知名企业知识产权,决不允许造假者在安徽蛰伏藏身危害全国。”
近年来,安徽省公安厅认真研究当前假冒伪劣犯罪新特点新规律,重点打击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侵害知名企业知识产权等犯罪,不断优化集群战役作战模式,充分发挥集群战役指挥协调优势,深度应用信息化研判,汇集关联警种和权利人有利资源条件,合力开展严打整治。通过加强信息化合成作战,不断生成高质量战役线索,同时,主动结合安徽省情,因地制宜开展地域性、领域性、行业性打击整治。
2015年,针对中秋国庆期间消费市场兴旺、侵害民生的假冒伪劣犯罪上升趋势,在总结往年打击整治经验基础上,安徽省公安厅主动将集群战役打击和区域集中整治加以结合,组织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开展中秋国庆期间集中打击整治侵害民生假冒伪劣犯罪行动,共破获假冒伪劣犯罪案件6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8人,查获假冒伪劣商品7.9万余件、商标包材43万余件,涉案价值6130万余元,有效净化了节日消费市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假冒伪劣犯罪变过去的直接接触为隐蔽的QQ、微信联系,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全部网上进行,给取证工作带来了困难。
安徽省公安厅以实战为标准,加强培训练兵,畅通协作渠道,搭建工作平台,优化工作机制,依托过去成功的集群战役等典范,组织全省远程视频教学,大力培训推广集群战役工作经验等,强化实战应用;同时,重点强化与网安、技侦等警种合成作战机制,并建立同步上案协作配合机制,对接经营重点线索;与此同时,安徽省公安厅将打假列入“守护平安”系列专项行动,作为考核各市公安工作依据,切实发挥考核良性导向作用,根据各市经济总量和发案率,将全省16市划为3类地区分类考核,并加大打假工作在全省经侦年度考核中的分值占比,通过科学设置考核标准,鼓励各地提升打击质量、做实基础工作。
【案例一】
2015年11月26日,荷兰海沃国际集团向安徽省公安厅赠送了一块“产权保护卫士,声名享誉中欧”的感谢牌匾。2015年10月8日,安徽警方成功摧毁了一个辐射全国19个省区市的制售假冒重型汽车品牌配件犯罪网络,缴获假冒“海沃”牌油缸、举升阀等配件6972个和假冒“海沃”牌商标1万余件,涉案价值8000余万元。
【案例二】
2015年7月10日,蚌埠市公安局从网上某购物平台获得售假线索,发现了沈某等人特大网上制售假冒品牌篮球犯罪网络,并成功围绕此案线索发起集群战役。10月12日,收网行动开始,盘踞在安徽蚌埠、江苏无锡,辐射全国多省的特大网上制售假冒品牌篮球犯罪产业链被成功铲除,得到了权利人和国际商标协会高度评价。(关清 钟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