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探讨如何高效利用数据信息
打破“信息孤岛” 让数据更好地发挥便民作用
公安机关将信息化与基础工作有机融合,对系统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建立数据信息体系,优化办事流程,精简手续资料。“让数据多跑路”,成为近年来公安改革的一大着力点。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公安机关应秉承‘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办事流程,打开电脑就能表达意愿诉求,鼠标一点就能办理相关业务’的为民理念,让数据跑路,为百姓减负。”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李庆雄说。
如何让数据更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切实地满足百姓需求?这个话题成为今年两会上部分代表委员们探讨的焦点。
【让数据多跑路】
数据信息应用,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
“服务跟着群众”“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是公安改革的一大亮点。公安改革聚焦突出问题,以“互联网+警务”为引领,相继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政策,力争实现能异地办的积极推进“异地办理”,能网上办的想办法实现“在线服务”。
让数据多跑路,给百姓带来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
28项——2016年初,按照“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开放共享”的原则,公安部再次集中推出28 项措施,涉及精简群众办事提供证明材料、简化优化群众办事程序、让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腿、为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等。
130余项——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构建让群众享受更多的便捷服务。群众实名注册开通账号后,可享受该平台提供的驾考和车检预约、办牌办证、违法处理和罚款缴纳、信息查询、告知提示、信息公开、交通安全宣传、业务咨询等10大类130余项服务。
各地公安机关深化窗口单位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内外资源,推进信息互联共享,积极搭建网上服务平台,普遍推出了网上公安局、微警局、微警务等平台,开设了网上派出所、车管所、警务室。
全国人大代表、公安部特邀监督员王辉认为:“公安机关大力推行的网上受理、审批和办公,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办理流程,打开电脑就可以办理事项,指尖一动就可以实现互动。”
【让数据自由地跑】
打破部门信息壁垒,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
现阶段,我国的人口信息系统分散建立在不同的部门。“比如公安机关掌握户籍等人口信息,卫生部门有医疗方面的信息,教育部门有每个人受教育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并没有整合在一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贾楠认为,“由于公民的信息没有互联互通,有时会出现同一类信息在各部门记录不一致或者信息重复的情况,导致‘信息打架’。”
“统一的人口信息库可以有效整合各部门对同一个人的信息数据,保证信息的一致性,这对于提高人口数据质量、减少行政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利的。”贾楠认为,“各部门应加快人口数据整合,共同提高人口信息库的建设速度。国家统计局作为参与者和使用者,也将全力以赴支持开展这项工作。”
群众抱怨较多的证明过多过滥问题,就是部门间信息壁垒所导致的难题之一。“当务之急是打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权限设置,让公民基本情况实现共享。这样老百姓就不会再为各种证明四处跑腿,更不会出现需要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高明分局副局长梁志毅说。
针对当前政府部门信息化程度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管理服务新需要,部门之间信息不联网、数据不共享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制定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公共服务行动计划,统一数据标准,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数据可用可识别。
王辉认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很多地方已经推行,但‘信息孤岛’现象还普遍存在,急需加强国家顶层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网上政务系统数据资源互通共享。”
【让数据安全地跑】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也要保护公民信息安全
“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公民在办理行政以及电信、金融、保险等业务时提供的个人信息被泄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瑞昌市公安局肇陈派出所指导员周俊军认为。
当前,公民的通信方式、家庭信息、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经常成为随意买卖的“商品”,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严重侵害群众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社会危害极大。如何让群众放心地在网上办事,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对此,周俊军建议,“数据跑路也需‘安保’,应该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做好相应的信息保护,加强安全建设,做到数据信息不泄露。”
王辉认为,国家信息与公民信息的安全同等重要,相关部门应该有效统筹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大“防火墙”系统以及“验证码”程序的保障,让数据跑路的同时保护好公民信息的安全。
(石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