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09万字,附加5个附件,共计63页,精炼简约,通俗易懂,这是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给人的第一印象。
历时70余天,近60次改稿,追求精准表达,方便理解审议,这是201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背后的故事。
这份浓缩全国26万检察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展现全国四级检察机关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奉献和努力的最高检工作报告是如何起草的?3月13日,记者采访了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
哪些人参与了工作报告起草
起草组收集的材料汇总起来多达3000余页,征求代表委员等意见多达500余人
“今年元旦之后,最高检就组织专门班子,启动了报告起草工作,到3月13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历时70多天。”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介绍说。
从表面上看,工作报告由起草班子负责执笔,但参与工作报告起草的人,却远不止这些人。据介绍,参与工作报告起草的,既有检察系统内部人士,也有检察系统外部人士。他们参与起草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提供报告的素材内容和针对报告草稿提出意见建议。
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表示,为客观、全面反映检察机关一年的工作,起草前,最高检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省级检察院和最高检机关内设机构认真总结2015年工作,认真研究2016年工作,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规划2016年工作”。
经过筛选,起草组收集的各地、各部门的材料,汇总起来多达3000多页,“可以说基本汇集了全国检察机关一年的主要工作亮点”。
报告不仅调查研究深入扎实,而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介绍,报告初稿形成后,最高检就开始了密集征求意见,“不仅在检察系统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而且还征求了各省区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同志,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以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意见”。
2月16日和2月18日,曹建明检察长分别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和法学家座谈会,听取对报告和检察工作意见;2月23日,曹建明检察长还在甘肃召开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专门听取对报告的修改意见。
“今年征求意见人数达到500人以上。”最高检办公厅负责人表示,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建议,曹建明检察长和起草组成员逐条研究,有的直接体现在报告中,有的被迅速落实到检察工作中。
作为报告人,曹建明检察长亲自主持、领导起草工作。起草前,他就对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内容、语言风格提出明确要求。起草过程中,他又经常和起草组一起研究,亲自对报告进行反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