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345”工程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

2015-11-27 08:42  来源:人民公安报

  打防控一体 人技物配套 点面线结合 网格化管理

  呼和浩特“345”工程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

  2013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立足本地实际,准确把握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社会治安的规律特点,实施“三大建设”、“四个机制”、“五张网络”为主要内容的“345”工程,全力构筑具有首府特色的“打防控一体、人技物配套、点面线结合、网格化管理”立体动态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项项创新工作让人民群众对呼和浩特公安机关满意度全面提升,2014年群众安全感达93.29%,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5.27%。

  聚力“三大建设”——突出科技信息应用,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10月23日,为期5天的中蒙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开幕,12个国家的8000余人组团参展,观展人数达80万余人次。面对密集的人流,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运用“无线WiFi管控系统”实时监测主会场人流活动密度,为现场安保精确控制人流、防止拥挤踩踏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目前,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聚力科技信息建设、技术手段建设、公安队伍建设三大基础内容,筑牢治安防控体系基石,确保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效运转。

  据了解,在科技信息建设方面,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打造的“公安云”共汇聚94类619亿条信息资源,供情报平台综合研判并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全警应用。同时,一线执法执勤民警配备的4000部移动警务终端全部接入“公安云”,便于随时现场比对核查。

  在技术手段建设方面,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投入资金5545万元,建成了符合国家实验室标准的市局刑事技术实验室、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分局刑事技术实验室、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的旗县公安局刑事技术实验室;投入资金建成视频图像侦查应用等8大平台。

  在公安队伍建设方面,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始终把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作为推进公安工作“四项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先后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行为准则》《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机关内务管理办法》《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绩效考评办法》3项制度。

  紧抓“四个机制”——突出一体化运作,提升实战处置能力

  2015年5月,109国道沿线连续发生40余起盗窃大货车柴油案件,作案区域涉及清水河县与山西朔州平鲁交界处。6月12日,清水河及平鲁两地警方共组织30多名精干警力,制定抓捕方案并布控,成功抓捕两名犯罪嫌疑人。

  据了解,2011年起,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牵头建立了内蒙古环首府及友邻地区警务协作机制,此后每年内蒙古环首府地区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及友邻地区巴彦淖尔和重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警方都会召开协作会议,探讨包括信息资源互通共享、重大安保任务互帮共助、跨区流窜犯罪互查共破、社会治安问题互研共管、优势警务资源互补等问题。该协作机制建立以来,开展联合专项行动6次,携手破获刑事案件258起,抓获网上在逃人员92名,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8名,落实相互提请协作事项74条。

  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紧抓情报预警机制这一关键,把实战指挥机制作为龙头、合成作战机制作为支撑、警务协作机制作为保障,加强一体化合成化运作,带动防控体系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围绕“情报主导警务”的工作理念,拓宽社会资源整合渠道,推动“120”接报系统、医院诊疗、道路卡口、银行、互联网等动态数据采集和获取,当发生重大案事件时,同步响应、实时跟进,现场采集与研判并行、情报信息与行动一体运行;对高发案件的警情进行每日监测,服务领导决策,助力打防管控。

  密织“五张网络”——突出立体化防控,提升驾驭治安能力

  9月14日8时许,正值上班高峰期,市民杨女士乘坐公交车上班,途中发现钱包被偷,里面装有身份证及一些现金。报警后不到3分钟,嫌疑人魏某便被民警抓获,杨女士遗失的财物当场找回。

  此案的快速处置得益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构建的“多警种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即包括以特警和武警为主的“重点区域巡控网”、以派出所为主的“辖区巡控网”、以交警为主的“交通巡控网”、以公交分局为主的“出城口巡控网”。该做法将特警屯警街面,与刑警、治安、交警等警种密切配合,构建快速立体化动态防控格局,实现全天候、立体化、无缝隙的社会面巡逻管控,确保第一时间处置警情。

  同时,针对重点行业,呼和浩特公安局坚持公密结合、分级管理,构建重点行业防控网,对旅馆、旧货、公章刻制、邮递及娱乐服务等行业做好管控。

  为了织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按照网格管理、专群结合的原则,将人口管理、消防管理、矛盾化解、治安整治、收集社情民意等源头性基础性管控工作以及服务群众工作,统一纳入社区治安管理,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

  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还打造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在单位内部强化人防、物防、技防,设立治安保卫机构135个,配备治安保卫人员1122人;安装加固安全门、防护网等硬件设施;大力推进单位内部监控视频、入侵报警等技防建设。

  坚持网上网下、虚实对接,织严织密信息网络防控网。着力加强网安技术手段建设和网警网上公开执法两项重点工作,开通“呼和浩特网警巡查执法”微博、微信,建立市局、分局、派出所、社区群众“四级”互联互通模式,提升网上见警率;扎实推进打击网络犯罪、网络安全管理、网上巡查处置3项工作,在移动、电信、联通三家电信运营商建立“网安警务室”;健全完善网安数据资源共享、部门工作协作、全市两级网安部门联动、网络安全宣传4个机制,积极推进网安数据资源共享。

  相关链接:“345”工程

  【框架】以科技信息建设、技术手段建设、公安队伍建设为三大基础内容;

  以情报预警机制为关键,把实战指挥机制作为龙头、合成作战机制作为支撑、警务协作机制作为保障,加强一体化合成化运作;

  多警种社会面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防控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信息网络防控网——全面构建立体化防控网络。

  【“数”说】

  619亿: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打造的“公安云”共汇聚94类619亿条信息资源。

  4000:一线执法执勤民警配备的4000部移动警务终端全部接入“公安云”。

  258:警务协作机制建立以来,与相关地区开展联合专项行动6次,携手破获刑事案件258起。

  135:在打造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中,在单位内部强化人防、物防、技防,设立治安保卫机构135个。

责任编辑:张林晞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