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民警秘密侦查发现贩毒线索
十堰破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缴获毒品K粉30千克
剥茧抽丝 男子结伙贩毒
2014年4月,湖北十堰男子关某与几名同伙从外地购买毒品回原籍贩卖。十堰市公安局张湾分局禁毒大队在办理此案过程中,发现十堰男子辛某等人也涉嫌参与贩毒。随后,民警对辛某等人进行秘密调查。民警发现,辛某等人贩卖的毒品主要来自襄阳。每隔半个月至20天,辛某等人就会乘坐长途客车、火车或自己开车前往襄阳“进货”,运回十堰卖给吸毒人员,每次“进货”量在100克至数百克不等。
辛某不仅自己贩毒,还吸纳别人参与贩毒。29岁的无业男子华某是辛某的朋友,喜欢玩游戏。华某玩捕鱼游戏时输了钱,找辛某借了5万元。为了还债,华某一直想找一个挣快钱的门路。华某知道辛某贩毒,主动提出贩毒挣钱还债。华某还介绍另外一名男子与辛某认识。按照辛某提供的地点和联系人,华某与该男子3次到襄阳“进货”。此外,华某还单独到襄阳买过几次毒品。
追根溯源 上家是二道贩子
在基本查明辛某等人贩毒事实后,张湾分局禁毒大队民警发现辛某等人在襄阳的上家并不是制毒者,而是从中赚取差价的二道贩子。而上家的毒品来自潜江,每次“进货”都是2至3千克。种种迹象表明,潜江可能隐藏着制毒窝点。
禁毒民警的判断最终得到证实。经过调查,潜江确实隐藏着制毒窝点,这个制毒窝点不仅将制成的毒品销往十堰和襄阳等地,还和湖南等地的毒贩有联系。至此,一个涉及湖北十堰、襄阳、潜江及湖南等地的特大制造、贩卖毒品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为避免打草惊蛇,张湾分局禁毒大队民警并未急于收网,而是一直在暗中调查。因为案情重大,该案先后被湖北省公安厅、公安部列为毒品目标案件。
一波三折 制毒窝点出意外
2015年5月14日,张湾分局成立专案组。随后,办案民警先后十余次赶赴襄阳及潜江开展工作。
制贩毒嫌疑人都非常狡猾且警惕性高,一旦感觉到异常就会转移地点逃之夭夭。为了避免引起犯罪嫌疑人的怀疑,民警调查时经常化装成普通市民。根据需要,有的民警还贴上假胡子,胳膊上露出临时制作的文身,脖子上戴着粗大的金项链。
经过侦查,警方初步掌握了该团伙的组织结构、骨干身份、活动规律、制毒窝点及交易情况等。专案组综合分析案情后,确定了“分层收网,精确打击”的侦查思路。
7月中旬,专案组决定收网。来自张湾分局禁毒、刑侦、治安部门及十堰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50余名民警紧急集结。
然而就在收网的前一天,该制贩毒团伙的一个制毒窝点由于制毒时操作不慎发生爆炸,其中一名制毒人员由于吸入过量氨气被送到医院治疗。针对该意外情况,专案组决定暂缓收网。
法网张开 5名毒贩先后落网
经历爆炸事故后,这个制贩毒团伙行踪更加诡秘。该团伙成员将制毒窝点选在农村民房中,几天更换一个地点。这些民房大多为两层楼房,1楼还建有小院子。平时,制毒窝点大门紧闭,外人无法进入。犯罪嫌疑人出入制毒窝点时,乘车行驶数百米即下车换车。当附近有陌生人时,犯罪嫌疑人表现得非常警觉。
8月17日晚,办案民警获得重要线索:襄阳毒贩孟某等人将驾车前往潜江购买毒品。专案组认为该案已具备收网条件。
8月18日13时许,专案组数十名民警在襄阳西高速公路出口将毒贩孟某、詹某抓获,并当场从两名犯罪嫌疑人驾驶的车里缴获K粉2千克。随后,民警在襄阳、十堰等地展开抓捕行动,将该团伙的华某等3名嫌疑人抓获。在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家里,民警查获K粉334克。
直捣窝点 缴获K粉30千克
8月27日晚,专案组组织20余名民警赶赴潜江,决定捣毁两个位于潜江园林镇的制毒窝点。当晚,制毒窝点大门紧闭。为了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专案组制订了搭梯子强攻、撬门进入、锁匠开锁和伺机抓捕等4种方案。民警在其中一个窝点外设伏时,一名犯罪嫌疑人正好开门外出到小商店购买物品。在小商店里,民警将该犯罪嫌疑人抓获。随后,民警利用该犯罪嫌疑人身上携带的钥匙进入制毒窝点。
当晚,专案组民警成功捣毁两个制毒窝点,抓获正在制毒的嫌疑人李某、曾某、吴某等3人,现场缴获K粉成品30千克、半成品100余千克、冰毒110余克,毒资11万元。
经查,2015年以来,李某伙同曾某等人先后在仙桃、潜江的多个窝点秘密制造毒品K粉,然后经襄阳将毒品分销至十堰等地非法牟利。(彭栋 袁俊峰 潘玉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