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抗战老兵一样守好安保阵地
走近受阅抗战老兵住地安检人员
9月3日,一批抗战老兵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近日,记者在抗战老兵住地,认识了一群放弃暑假为抗战老兵提供安保服务的学警,聆听这些年轻人进述坚守岗位的感人故事。
不屈不挠、安检到位、检查彻底
8月18日起,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64名学警驻守抗战老兵住地,24小时为300余位受阅抗战老兵编织起安全之网。
这群平均年龄22岁的年轻人,负责受阅抗战老兵住地4个安检岗的安保工作。全天24小时执勤,每6个小时一换班,零时至6时的这一班最难熬。2013级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张冰钰说:“最困的时间是4、5点钟,恨不得拿两个火柴棍把眼皮撑起来。虽然晚上出入人员较少,但都不敢打盹,生怕出错。”
对他们来说,最难忍受的不是瞌睡、疲乏,而是被检查人员的不理解。
“你们不累啊,我都累了”“再检我都快消磁了”……他们经常会听到被检查人员的碎碎念,甚至有的人的脸上似乎就刻着“你很烦”。越是这样,学警们越是带着微笑完成每一个安保步骤。
不屈不挠、安检到位、检查彻底,绝不因态度强硬恶劣而放行,绝不因不配合而放过任何一个危险品。这是学警们为自己定下的工作原则。
8月31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向执勤的学警们走了过来。老人叫钟飞,96岁,是抗战时期新四军的一员。
看到孩子们,他不时地握握他们的手,拍拍他们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站在安保一线,将自己的时间花在这枯燥的岗位上,这是奉献。不管是安保还是保安,都是为人民服务。你们一丝不苟地付出,会和我们当年的奋战一样,被记录在册。”
话音刚落,学警们激动地鼓起掌来,“老人们的肯定,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像追星一样和老兵们合影
在安检岗位上工作了10多天,学警们跟抗战老兵越来越熟悉了,常常能感受到老一辈的关爱。
2014级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刘健说:“我们很崇拜这些战争年代的老兵们。没有他们当时的付出,就没有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轮岗休息的时候,我们会像追星一样去请求合影留念。”
有一天,一位臂章上写着“中国远征军”的老人向他们走来,握着刘健的手连连说:“孩子,你们不容易啊,年纪轻轻就为我们服务,保障我们安全。”大家听得心里暖暖的。刘健说:“我试着问老人可不可以和他合影,哪知那位爷爷一把就把我搂了过去。工作的辛劳、疲惫一扫而光。”有时候,有的老兵从安检门通过时也会让陪同家属帮忙与学警拍合影。
“爷爷们在我们这个年纪,已经扛枪上战场了。如今,我们站在安保一线,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守好安保阵地。”2014级刑事侦查专业的鲁婷婷说。
接受考验的不仅是精神,更是身体
8月28日16时,北京气温32摄氏度。这一天,相关部门临时要求增加一次排练,目的是为了测算抗战老兵的登车时间。
2013级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房阁所处的安检岗在正门,是人流最密集的位置。不到十分钟时间,她就进行了近30次深蹲摸捡。连续多日的作息不规律,加上正逢生理期的她突发贫血昏了过去。
庆幸的是,当时医护人员也在老兵住地待命,短短十几秒,房阁就已经躺在了担架上,抽血、测血压、听心跳……
“我躺在担架上,迷迷糊糊地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兵。他摸着我的额头说‘孩子辛苦了’,还不停地让身边人给我喂水。我心里顿时觉得暖暖的,也清醒了很多。”娇小的房阁十分坚强,“所有人都在坚守岗位,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的不适耽误大家的工作。”一刻钟后,她又回到了岗位上。
此次参加安保的64名学警都是自愿报名的。他们扛过了7月复习考试与训练并重的初训期,8月10日返校接受安检工作复训。8月18日,从后方的训练营进驻住地安保区,开始真正接受工作考验。
“这机会来之不易,能为安保工作出一份力,又为自己的人生加码,我们一定会交上优秀的成绩单。”张冰钰说。
据统计,从8月18日至31日,抗战老兵住地4个安检岗共安检4万余人次、1.6万余个包裹。(石杨 胡爱华 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