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陕西咸阳:四项措施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2015-03-09 14:49:30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陕西省政法网 

  为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公安局长会议精神和全市平安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市公安局在提升公安机关履职水平和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以推广全国爱民模范先进集体秦都分局巡警大队的经验做法为契机,在打击犯罪、规范执法、服务群众、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巩固和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队伍的满意度。

  一、突出打击防范,维护治安稳定促满意

  一是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牢固树立“黑恶必除”“命案必破”“两抢必打”的工作理念,以“2015秦风行动”为统领,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侵财犯罪、毒品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以及涉及民生领域犯罪等,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力争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0%,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5%;命案破案率力争达到98%以上。对于新发案件,启动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捕捉犯罪信息,力争尽快破案。对于各类积案,重新梳理摸排线索,力争有所突破。

  二是全力提升治安管理水平。坚持复杂区域重点排查,突出问题重点整治,热点行业重点管控。通过采取挂牌督办、限期整改等措施,对治安重点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进行有效整治。建立公共复杂场所、服务娱乐场所常态管理机制,综合采取专群结合、网上网下结合、常态检查与动态暗访侦查结合,集中整治和长效治理结合等有效措施,强力挤压“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加强涉枪涉爆涉危重点单位及人员管控,不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堵塞漏洞,防患未然。通过全面整治,使“黄赌毒”“黑拐枪”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全面提高整体防控水平。出台《咸阳市公安局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建设实施意见》,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街面巡逻防控网、区域边界查控网等八张防控网络建设为重点,积极构筑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化社会面网格化巡防机制,加强公安与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建立健全指挥和保障机制,结合视频巡查、网络监控等形式,提升社会面动态控制能力。构建“屯警街面,警务前移、直接指挥、快速反应”巡逻勤务模式,在市城区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9个武装“屯兵点”的基础上,增设新的“屯兵点”,确保做到反恐制暴核心圈1分钟反应,现场周边3分钟响应,周围控制5分钟启动。依托市城区9个“一分钟处置区域,在秦都、渭城分局辖区先行试点建立集“防控、打击、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街面综合型警务工作站”,并逐步在全市推广。在原有的20个省际、市际、县际三级公安检查站的基础上,以城市出入口、县区出入口、交通要道和案件多发地段为重点,分类增建公安检查站和出租车出城登记站,进一步扩大查缉布控范围。继续完善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按照“城镇道路无死角、主要道路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无遗漏,要害部位、案件高发区域、治安复杂场所、社区村居主要出入口、公共交通工具全覆盖”的要求,增加监控点位。健全市、县和派出所(警务室)“三级报警监控平台”,完善省际、市际、县际治安、交通卡口和市、县(市、区)城区出入口治安、交通卡口“五道报警监控防线”。

  二、严格公正执法,确保公平正义促满意

  一是加强执法硬件建设。大力推进市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中心和看守所讯问室建设,加快对偏远地区执法办案场所的规范化改造。年底前,所有执法办案场所改造升级必须100%完成并达标;每个办案场所至少配备一套高清审讯系统,落实“四个一律”要求,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录音录像率达到100%;落实专人管理,视频录像保存3个月以上;涉案财物入库率、规范处置率100%。严格落实对办案场所内的讯问审查、看守羁押等执法活动进行全程信息化覆盖,不在办案区办理的案件一律不予审核。

  二是健全完善执法制度。严格执行《咸阳市公安机关电子法律文书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调解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咸阳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纪律规定》《市公安局刑事案件受理的有关规定(试行)》等执法制度和规定。进一步修改、完善岗位执法标准,建立健全统一的执法执勤标准体系,引导民警规范取证,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规范执法。全面实行案件办理终身负责制、逐级把关制、错案追究制及案件质量跟踪评判制等制度,进一步明确执法要求,细化执法标准。

  三是强化执法内外监督。大力推行网上办案“单轨制”,除法律规定及涉及秘密等不宜网上办理的案件外,所有刑事、行政案件一律进入执法办案与监督信息系统办理。市局定期开展网上巡查,对各级公安机关办理的案件进行抽查考评、定期通报。建立民警执法电子档案,对民警的工作职责、执法岗位变动、执法资格认证及案件评查数据、执法质量考评等内容进行统一管理。依托《咸阳市公安局执法公开网》,做好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民知情权。

  四是提升民警执法能力。认真开展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执法岗位民警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要达到100%;县级公安机关领导、执法岗位民警通过中级执法资格考试的比例不低于参考人数的60%,执法岗位民警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的比例不低于参考人数的20%

  三、掌握社情民意,提升服务水平促满意

  一是倾听民意。继续深化“民心警务”和“三深入”活动,组织民警到农村访民情,进社区问民意,下基层解民忧,结合“三严三实”主题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进一步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需求,改进各项工作。

  二是改进作风。以基层一线和窗口单位为重点,统一内务标准和行为规范,继续整治服务态度“冷、硬、横”、纪律作风“稀、拉、松”、内务管理“脏、乱、差”等顽症。坚持从严治警,严肃警纪警风,集中整治漠视群众疾苦、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取信于民。

  三是创新管理。坚持“便民、高效、满意”的原则,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现行行政审批事项和日常管理事项,进一步明确流程、办理时限和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便民利民80条措施》的贯彻落实,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预约服务、错时服务、延时服务、上门送证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四、加强队伍管理,树立良好形象促满意

  一是加强民警教育培训。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规定,分级分类推进入警训练、晋升训练、专业训练和发展训练;完善“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加强战术战法演练和实战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训练工作,确保基层一线民警年度接受不少于15天的专业培训;筹建市局专门训练基地,大力推动县级公安机关训练基地建设,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全面提升民警素质。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民警无违法违纪保证书》和《基层单位无违法违纪保证书》。继续发挥“12389”监督举报电话的作用,强化对民警执法执纪的监督。严格执行《从严治警十条规定》《警车管理使用规定》《公务接待用餐制度》等制度,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问题的条件和土壤。继续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强化公安队伍管理。

  三是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通过警民恳谈会、110宣传日、宪法宣传日和“网上警务室”、公安微博、向人民汇报等方式,搭建公安机关与群众交流的平台,赢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密切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在咸阳电视台、广播电台、咸阳日报、西部法制报、陕西日报等媒体开辟宣传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公安民警公正执法的主旋律,树立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