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舸竟争渡,
横浆波澜亦如故。
从警心头愁几许,
莫将韶华与轻负。
——大场所黄俭
在我们的公安队伍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脱下戎装换上警服,离开军营来到警营,继续在另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开始又一段无悔的追求。军人与警察,血脉相通,保卫国家、守护人民,信念如一;军人与警察,力量赓续,英勇无畏、忠诚奉献,坚守不变。“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向共和国军人致敬的同时,也向警营中可爱的他们致敬……
三尺窗台展芳华 王惠芳
1995年9月参军入伍,2006年10月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为罗店派出所综合窗口民警。
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嘉奖7次,被市局、分局授予“优秀户籍窗口民警”称号4次。
转业13年间,坚守在窗明几净的窗口后头,王惠芳用微笑迎来送往办事群众,用真情服务百姓,也书写下了最美的人生芳华。她工作的窗口被评为2018年度上海公安五星级窗口。
“急”与“缓”的考验
王惠芳刚到窗口工作那会儿,首先要适应的是办事群众的“急吼吼”。户籍窗口每天8时30分开始接待,但地区百姓都习惯早起,有的办事群众7点刚过就到派出所大院等候。“不能总让群众等我啊!”于是,她上班的时间也越来越早。哪怕没有群众等候,她也总是早早地到窗口做好准备工作。
适应了窗口工作的“急吼吼”,紧接着王惠芳还要适应“慢悠悠”的工作状态。地区上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工作,“留守”在本地的多是老人,如此一来,前来派出所办事、咨询的群众大多是这些当地老人,普遍识字不多、理解能力差,有的还只会讲罗店本地话。
刚到窗口工作那会儿,王惠芳头疼不已,慢慢的,她在一次次的工作中总结经验。现在她不仅会把材料申办的单位名称标注全,还梳理出了户籍常用表单,制作好样表,方便群众参照填写。跟老人解释不清楚,王惠芳干脆就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他们,让他们遇到问题随时联系她。如此一来,有些群众原本要跑上三、四趟的事,如今一次就能办结了,地区群众都对派出所窗口这个不厌其烦解答、不怨其琐唠叨的警花竖起了大拇指。
“技”与“道”的真理
别看现在的王惠芳是分局户籍业务办理的“标兵”,曾连续4年获得市局、分局“优秀户籍窗口民警”称号,但当初转业到派出所刚学业务的时候,也是“两眼一抹黑”。
带教师傅因岗位调整,教了她5天就调走了,可户籍工作纷繁复杂,涉及到的政策更是多如牛毛,短短5天,对拿惯了针筒、药瓶的王惠芳来说,电脑、户籍登记簿都还没摸热。
闲暇时,为民警测量血压
开始的半年最难捱,上班接待群众,中午休息钻研文件,下了班一趟一趟跑师傅家,将把握不准的材料带给师傅审核,她更是不放过每个月分局户政例会这个向“老法师”们当面学习讨教的机会,每次最早到,最晚走。日积月累、斗转星移间,“小芳”变成了大伙心中的“芳姐”,现如今,兄弟所窗口工作的同事,遇上难题,头一个想到求教的人就是王惠芳;遇到新政策出台,搞不懂,把握不好的,大家也更愿意问问“芳姐”怎么理解,怎么操作,他们知道,王惠芳总会给上最佳答案。
“红心”与“初心”的情怀
王惠芳一直感怀11年的部队历练,正直、刚毅成为了她宝贵的财富。离开部队那天,老首长的叮咛犹在耳边:无论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你们都要记住军人的本色不能丢,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变!时光荏苒,弹指13年,从军营走向警营,制服的颜色变了,但王惠芳的初心始终不渝,在另一个战场上,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百姓的安宁,奋力担当,超常付出。
王惠芳坚信,窗口不仅能服务群众,只要工作做到位了,窗口也能成为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战场。责任区警务组的同事们也从不小觑窗口工作的力量,户籍业务认真精湛的王惠芳,就时常为同事破获案件、抓获在逃人员提供线索。
今年1月的一天,一男子到窗口办理身份证业务,王惠芳接待时发现,这个男子有点“怪”,神形枯槁、精神萎靡,“莫不是瘾君子?”曾经医护工作者“察言观色”的本能,让她提高了警惕。经询问,该男子住在外区,为何跑到罗店来办理身份证?面对这样正常的询问,男子闪烁其词、眼神躲闪,也无法自圆其说,还催促加快办理,这样的言行更加深了王惠芳的怀疑。结果印证了王惠芳的猜测,该男子多次因吸毒被行政拘留和强制戒毒。可是劣迹斑斑的过去,无法证明他现在有没有涉毒,考量到男子种种异于常人的言行,王惠芳还是决定不放过眼前的可疑。于是,王惠芳稳住男子,然后一边示意大厅里维持秩序的特保队员靠近,一边找借口将治安民警叫到窗口,最终将男子请进了留置室。经尿检及男子交代,他近期确实又吸毒了,瘾君子就这样栽在了王惠芳的三尺窗台前。
巡逻哲学 郝素明
1994年12月参军入伍,2014年11月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现为杨行派出所巡逻民警。
曾荣立三等功1次,获市局治安总队“十佳巡逻标兵”,被市局授予“上海公安系统百佳标兵”称号。
2014年,郝素明从海军转业参加公安工作,从警近5年来,他一直冲锋陷阵在巡逻岗位。在他看来,巡逻工作是需要学点哲学的,勤于思考“巡逻哲学”,让郝素明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办法也越来越多,成为了分局乃至市局巡逻条线的业务标兵。
治大“市”若烹小鲜
郝素明是江杨水产市场的专职巡逻民警,市场内有5千多家商户,每天1万多的车辆进出和10万多的人流穿梭不歇,治安情况复杂。郝素明认为巡逻工作不应该停留在机械地巡更打卡、扫“市”站岗之中,应立足治安现状“体检”、“开方”,巡有目标、巡有方向,才能倍增巡逻效果。治大“市”若烹小鲜,郝素明就在精益求精和举重若轻之间,找到了适合这个大“市”的巡逻工作模式。
郝素明每天从晚上8点开始执勤,工作至次日早上8点,刚工作的2个月内,郝素明每天都会逐一上门走访商户,登记从业人员信息,做好备案登记,把市场的情况摸清楚、把治安症结分析透。“底数清、情况明”之后,郝素明整合警辅力量和市场保安力量成立了综合巡逻队,以3个核心区步巡、4条线路电瓶车车巡、2个治安卡点盘查“全面撒网”的方式,增强市场内部动态巡防能力。夜间有了郝素明和巡逻队,市场内偷盗、寻衅滋事等案事件逐步减少,市场秩序得到了明显改观。
市场内治安秩序好转了,但乱停车、非法载客等交通“短板”仍然存在。郝素明积极与市场管理公司沟通协调,在市场内强化车辆管理力度,变双向进出口为单向,规划闭环行车线路;市场外混编“常态、机动”执勤力量,增厚交通潮汐流时间江杨北路、铁城路、泰和路等主要通行节点勤务管理覆盖,使市场片区交通事故比之前足足下降了三成。
根之茂者其实遂
郝素明在做好巡逻工作的同时,还要带领特保队。然而,接手特保队不久,郝素明就发现这是块“硬骨头”。特保队130多个小伙子,大都是在“温室”中长大,吃不了苦。
为了打磨这支队伍,郝素明不仅从体能上对队员们进行训练,还加强业务技能的培训:巡逻重点、盘查站位、现场控制、入室抓捕、街面嫌疑人识别等。
“养其根而俟其实”,除了练兵打好基础,郝素明也注重建制立规矩。他将特保队划分为4个中队,每个中队设立3个大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执勤时,再细分成3人最小作战单元,既便于管理,又灵活机动。
在郝素明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下,特保队员迅速成长起来,协助民警破了很多案子,两年来涌现出了20多名“打击标兵”、“优秀队员”,特保队还被授予2018年度市局“先进治安社区保安队”称号。
反躬以践其实
其实,郝素明最喜欢干的工作还是巡逻。巡逻路上,前方总是充满未知,不知道今天会处置什么样的警情,不知道今天会发现什么样的线索。走在巡逻路上,郝素明总是铆足干劲、气场全开。面对突发事件,他临危不乱,处置有度;面对嫌疑人,他以一敌十,高压威慑。这样的气场当然不是与生俱来,是郝素明在平时将各种经验、各种技巧、各种见识,融汇贯通、躬行践履,才能在危急时刻处变不惊、彰显身手。
今年,所领导又把200多人的社保队和勤务辅警队交到了他手上,郝素明成了杨行派出所全部警务辅助力量的“总教头”。面对新一轮的带兵和巡逻工作挑战,郝素明说,他还要不断开拓工作思路、继续创新工作方法,将巡逻哲学与理性思考渗入到点滴工作之中,实现更大的岗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