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对于申请执行人而言,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法院执行标的到位金额、实际执结到位率等居全省前列,有效维护了法律的权威。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成绩的取得,与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就是同安区法院执行局局长陈原煌。
自2017年担任执行局局长以来,陈原煌带领同事开展了“清巢”腾房行动、“赖账必拘”清扫行动等专项行动,向“老赖”宣战、向“执行难”说不,结案率、实际执行率、执行标的到位率等各项综合指标均大幅提升。在近日的全市“两优一先”表彰中,陈原煌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我会晕车都不怕,你们怕什么!”
同安区是厦门市农村数量最多、农村人口最多的行政区,涉农执行案件多,但很多农村被执行人经常联系不上。为破解涉农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去年7月,同安法院执行局启动了“赖账必拘”清扫行动,不定期开展清晨统一行动,逐镇逐村开展拉网式排查,拘捕失信“老赖”,许多“老赖”在睡梦中被执行干警抓住。
作为执行局的“头儿”,这样的行动,陈原煌大部分时候都要参加,每次行动清晨5点左右从单位出发,为了不影响家人,他总是前一个晚上就来到办公室等待,然后在沙发上小憩一下。
同安区面积大、农村多,有的村庄很偏远。去年秋天里的一天,陈原煌带队前往莲花镇军营村、白交祠村和淡溪村,针对6名被执行人开展行动。
陈原煌(左二)带队下乡执行
当天上午9点多,走了5家后,有队员提出最后一家下次再来,实在是太累了。但陈原煌坚持要把最后一家走完,“我会晕车都不怕,你们怕什么,这里来一趟不容易。”于是,他们又开车走了近半个小时的山路,才到最后一户人家里,成功拘捕了2名“老赖”。
去年以来,陈原煌的足迹遍及同安8个镇街100多个村(居),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债务450余万元,极大地提升了执行攻坚声威。
“跟农民要讲农话。”
陈原煌最让同事佩服的,是他拥有一张巧嘴,总能把农民兄弟说服。今年6月,陈原煌就靠着一张巧嘴,了结了一起十多年的积案。
2006年,时年14岁的小陈骑摩托车撞伤了黄某。法院判处小陈赔偿20余万元,其父陈某东作为监护人同为被执行人。但陈某东一家以经济困难为由,一直没有支付赔偿款。
黄某在不久后过世,而黄某的妻子也在近期被查出了癌症,急需资金治病。黄某的儿子小黄再次向同安法院申请执行,要求陈某东一家支付20余万元的赔偿款和由此产生的一大笔利息。
6月中旬,陈原煌来到陈某东家中,对方仍表示没钱,其女儿还不满地说:“好好的父亲节,让你们搞得心情都没了。”陈原煌立即说道:“你们还有父亲节,人家父亲都没了,母亲也快没了。”一句话,让陈某东一家沉默了下来,愿意和对方谈谈。
在田间解决一起积压多年的土地确权纠纷案件
之后,陈原煌把双方约在一起,给双方做思想工作。对陈某东一方,陈原煌说,这是救命钱,也是了结这个案子最好的机会,不要让案子跟着小陈一辈子。对小黄,陈原煌说,现在是等救命钱,利息干脆不要了。他还特别用闽南话说:“饼如果画在墙上,画得再大都没有用。”
经过三个小时的耐心沟通,陈原煌把双方都说通了,双方签署了执行和解协议书。目前,小黄已经拿到了第一笔8万元的赔偿款。
“跟农民要讲农话。”在讲案子中,陈原煌时不时蹦出一句闽南语俗语,总能恰当地把法律解释清楚,把道理讲明白,把话说到群众心里去。
“判得再好,没有执行都是空的!”
调任执行局局长后,陈原煌发现,很多信访是针对被执行人长期占用房子不腾退提出的。2017年下半年,陈原煌启动了“清巢”腾房行动,针对2012年以来遗留的拒不迁出房屋案件开展强制腾退。
“在我来之前,房屋腾退比较少,关键还是队伍比较软,不敢碰硬。”陈原煌说,法院的判决最后就是执行,判得再好没有执行都是空的。
腾空厂房,天气太热,同安法院干警用矿泉水降温
他跟执行局的干警们说:“我们是在执法,为什么叫强制执行,执行就带着强制性,强制就不怕对抗,我们是公权力,不要怕,如果前怕狼后怕虎,这个执行就不要做了。”不过,也要制定周密的方案,只要是正义的,只要应对措施到位,走到哪都说得通。
被执行人威胁执行干警,法院采取拘留措施
陈原煌举了个例子。2018年春节前,针对一名87岁老太太据不腾退房子给权属人的案件,同安法院联合街道开展强制执行。该案中,老太太住在自己家的房子,又占用了权属人两套房来出租,拒不归还,案件拖延多年。
在现场,老太太一开始仍试图胡搅蛮缠,陈原煌很强硬:“今天你不配合我们也要干,你不开门,撬锁的费用你出!你不把东西搬走,工人的费用你出!120就在旁边,你如果躺下马上给你抬上去,费用还是你出!因为这些费用都是你不履行造成的。”最终,老太太被说动,腾退工作顺利进行。
在“清巢”行动中,同安法院共腾退16套件符合条件的房产。当然,对于确实存在住房困难的被执行人,同安法院也会预留五至八年的房屋租金给被执行人。
“这两年,房产腾退问题已经不是同安法院执行的主要障碍。”陈原煌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