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三张涉案财物返还老照片 见证的不仅是发展更是初心!

2019-06-29 08:54  来源:重庆长安网  责任编辑:杨少伟
字号  分享至:

  

  那会儿百姓的日子比较紧巴。‘偷儿’溜门顺走个收音机,那是不得了的大损失”。退休老民警杨国忠指着一张老照片,向一群青年民警讲解着。

  6月18日上午,重庆九龙坡警方在分局警史陈列馆举行“图说渝警70年”主题活动,展览了分局自1950年成立以来近70年来100多张警史老照片。其中,着重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全区公安民警为捍卫辖区平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全力拼搏奋斗的历史。

  “这三张照片选的好,都是关于涉案财物返还的,但每张因为时代不同,而反映的意义也截然不同,可以说是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九龙坡警方的发展历程,也间接反映了几十年来老百姓生活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杨国忠动情地说。

  80年代:民警“杨二哥”三个月追回65台收音机



  杨国忠所说的第一张照片,是一张80年代分局举行涉案财物返还的老照片。今年已经73岁的杨国忠在退休前是九龙坡区公安分局的一名案侦民警。80年代,老杨还在分局刑侦支队工作。他回忆说,那会办案,桌上的公文包、钢笔、记事本是办案的标配。民警出入办案子,要么是步行,要么是两轮摩托车,轰隆隆就是一股黄尘飞出。那时的城市没有现在这个规模,市容市貌和如今大相径庭。他记得,1985年曾经有一段时期,辖区的溜门撬锁案件持续高发,有时候一晚上要接报警十几起。那会居民房子矮小,加上天气炎热,很多居民的家中都开门开窗,而老式住房又易攀爬,且未有防盗措施,盗贼很易潜入家中盗窃。被盗物品常常是手表、自行车、收录机之类的贵重物品。“那会流行三大件嘛,家家都有”,杨国忠回忆说。

90年代:偷电视的警情上升 破案全靠一双眼


杨国忠所说的第二张财物返还照片,场景切换到了1995年的中梁山派出所:在所里一处标注着“返还赃物点”的桌面上摆满了市民被偷财物的领取条,三名民警正在和市民挨个核实丢失物品,准确核实后再将追回的财物返还给市民。

  杨国忠是1993 年从分局调入中梁山派出所的。他回忆说,九十年代,市民的物质生活出现了极大的改善。电视、港台剧、流行音乐,电影,早已是山城人的日常生活构成元素。“有的小偷,他上门后不偷别的,拿个口袋,专偷电视机”,杨国忠回忆说,那时案侦方面没有现在这么多刑侦技术的支撑,绝大多数案子要靠民警的两只眼睛去找线索,“经验起决定性的作用”。

  杨国忠回忆说,当时,公交车是市民出行的必然选择,但由于老式公交车上,人多且杂,又没有现在的监控技术,所以经常有小偷在车上作案,市民非常痛恨。中梁山辖区人口流动大,更是“公交车盗窃”重灾区,市民纷纷到中梁山派出所报案。“那会儿,执法办案的规范化意识已经在逐步提高,杨国忠说,对于群众的报案,不管大小,民警都会热情接待并仔细记录被盗财物,一旦追回将以发放领取单的形式让市民领回。

  “就是这张照片,右边那个民警就是我,老百姓还给我们送来锦旗”,杨国忠老人看着图片,非常激动。

  新时代:轿车、首饰成为返还主体 “天罗地网”保安全

  杨国忠老人所说的第三张照片反映的是2013年九龙坡警方在巴国城广场举行的财物发还仪式。民警向群众集中发还现金130万元,还有汽车20辆、摩托车25辆,金银首饰、电脑、手机等物品。跨入二十一世纪,公安工作发生了重大变革。而这将近70年的公安工作,一代又一代公安人,见证了被盗涉案财物的点滴变化,见证了公安办案模式的巨大变革,见证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飞速发展,但时代在变,初心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每一代公安人,每一名公安民警的初心和承诺。

  编者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重庆直辖以来,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可喜进步。时代在变,但公安民警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决心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