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对话缉毒警与吸毒“老炮儿”, 关于毒品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2019-06-28 11:41  来源:山西长安网  责任编辑:郭莎莎
字号  分享至:

  毒品,

  被称为“白色瘟疫”。

  说起毒品,

  你想到的是什么?

  是吸毒家庭众叛亲离的人间惨剧?

  还是缉毒警抛头颅洒热血的默默坚持?

  6月26日,第32个“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对话与毒品“距离最近”的两类人员,听他们说说那些不为人知与毒品相关事情。

  【对话缉毒警】

  “在马路上看到爸爸,只要我不叫你,你也不要叫我。”

  徐强(化名),一线缉毒警,从事缉毒事业10年的“无名英雄”。交谈时,他平和的语气中,让人很难想象,那些惊心动魄的案件背后,很多次都蕴含了生与死的瞬间。因为办案需要,徐强每月至少出差一次,每次少则一周,多则半月。即便已经是一名7岁女儿的父亲,他也依然如此。

  谈工作

  对于缉毒警,这份职业无非是就两种风险。一种是生命危险,因为对手都是拿钱赌命的亡命徒。第二个是诱惑的风险,贩毒利润太高了,为了保命他们有时会不惜血本的砸钱。在禁毒一线工作的民警,都面临着很多类似的诱惑。

  区别其他警种,禁毒工作也是所有岗位里抓捕最有挑战性和艺术性的。不光抓捕要人赃并获,打击涉毒案件也讲究全链条打击,很多幕后老板自己都是不吸毒,不直接参与的。不仅要抓吸毒、贩毒的人,还要揪出背后的人。通常情况下,这些背后的人,都是马仔多、渠道多、毒品种类多的“三多人员”。要想把这些人最终绳之以法,就要不断持续打击,只有当“三多人员”变成“三无人员”,很多“大鱼”才能最终落网。

  谈家庭

  “太煽情的事,咱们就不聊了,我所有缉毒的战友家里的情况都差不多。这本来也就是个顾大家,就得舍小家的事。”但谈起女儿,徐强明显“柔软”很多。

  由于年纪小,女儿对于徐强的职业到底有危险,是没有概念的。谈起近期热播的《破冰行动》,徐强说里面的一个情节他很有感触,因为孩子在街上冲着正在执行任务的爸爸喊了一声,最终孩子和母亲都被歹徒残忍杀害。因为这个情节,徐强还专门给女儿上了一课。

  “爸爸,我以后在路上遇到你,也要这样么?”女儿问徐强。

  “真是爸爸的乖女儿,你要记住,以后只要是我出差。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爸爸,只要我不叫你,你也不要叫我。就当不认识我。”徐强说。

  谈瘾君子

  缉毒警干久了,遇到吸毒的,包括主要是吸哪种毒,一接触,大概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聊这个事,也是想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万一遇到相关的人,能保持一份警惕。

  通常玩冰毒时间久的,会有“冰疮”。主要是体内毒素堆积,反映到皮肤上导致的,严重时会溃烂红肿发炎有白刺。还有就是“冰毒嘴”,因为冰毒会减少唾液分泌,吸毒者口腔内的酸性物质无法中和,久而久之口腔损伤严重,牙龈越退越低,牙齿大量脱离。

  吸海洛因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瞳孔特别小,有的吸毒者的瞳孔只有针尖大小,并且瞳孔对光反射迟钝,人看上去比较呆滞。此外,因为长期静脉注射的缘故,吸食海洛因的人在手臂、小腿脚部等部分都有注射痕迹。而一部分选择肌肉注射的瘾君子则会在皮肤上永远留下瘢痕。

  玩K粉的以年轻人居多,因为主要是靠鼻腔吸食,长期不良刺激会使鼻腔内血管脆性增加、组织变性。这一类人给人的印象就是流不完的清鼻涕,“啥时候鼻子都是一吸一吸的”。部分吸食者的背部和后颈,还会长出毒疮,俗称“茄疮”。此外,由于K粉是结晶、有菱角的物质,部分毒品残渣会经尿道排出,因此对泌尿系统损害极大,“有的人是不停要去厕所,但就是尿不出来。有的人是根本憋不住尿,一天24小时,时刻都有可能失禁。”

  【对现在话吸毒“老炮儿”】

  “现在多活一秒,感觉都是老天的恩赐。”

  老海(化名),49岁,海洛因吸食者,毒龄18年。从昔日体工队的射击苗子,到采访时已经收到两份病危通知单的肝癌晚期患者。一年前第N次复吸的他,已经耗尽了他原本便为数不多生命。答应记者的采访请求时,他说自己“人之将死”,只是希望通过他的叙述,人们对毒品不再有那么多的好奇心。

  “现在多活一秒,感觉都是老天的恩赐。只想说,大家千万、千万别对毒品有‘试’的念头。一点也别有!”老海说。

  谈与毒的“第一次”

  老海至今都记得自己第一吸毒,是在朋友的聚会上,“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原因,对方拿出来了,我知道不能碰。但最终还是决定试一试,然后这辈子就这样了。”

  老海说,吸毒这么多年,他身边的“毒友”换了一批又一批。神智清晰时,几个身边混得熟悉的“毒友”也曾为吸毒深深懊悔和感慨过,“说来说去,大家头一次接触毒品,无非就是几种原因。”

  好奇心。很多人都是这样,“试一试”、“尝个鲜”,这种人类本能的天性,往往成了很多人走上吸毒路的开端。

  找刺激。能玩毒的,多半是由一定经济实力的。很多人认为该享受的全体验过了,不抽一口,枉来一世。殊不知,却为此后悔一生。

  受骗的。相当一部分吸毒者是被人“下套”染毒的。为了达到以贩养吸的目的,不断的拉人下水,已经成为“毒友圈”里的一种常态。

  逆反心理。为吸毒者作戒毒榜样,导致吸毒后戒不了。老海说,这不是影视剧里的桥段,他身边就有一对夫妻,妻子为劝丈夫戒毒,才以身试毒,结果双双成了瘾君子。

  谈与毒有关的“暗语”

  “吃宵夜吗?有新鲜的猪肉”,“不要猪肉,要糖”,“一手够么?”这段常人看来云里雾里的对话,只是“毒友圈”里一次普通的交易对话。翻译过来就是:“要毒品吗?有刚到的冰毒”,“不要冰毒,要麻古”,“5克的量够么?”

  老海说,毒友圈里常把海洛因称为“货”、“粉”,这种叫法主要受港台片的影响。而冰毒被称为“肉”,主要是最初广东人这么叫。究其原因,是因为冰毒的吸食方式很像是在煮东西,广东人称煮东西叫煲东西,所以他们把吸冰毒叫“煲猪肉”,最后叫得多了,全国各地都简称为“肉”。而麻古因为有一种独特的香味,类似香精,且又是一粒粒的,从形状和气味来看,都像“糖果”。

  在计量单位方面,以海洛因为例,境外毒枭在包装时,通常是以350克一块为标准,包装的外形就像菜市场的白豆腐,所以被称为“块”。而当海洛因被分解开时,5克装的叫做“手”,即使5克以下的,也只说数字不说单位。

  冰毒则要简单得多,比如“10个肉”就代表10克冰毒。只有重量到达到1000克之后,才会说“一条”或者“一筒”。

  谈接触新型毒品的经历

  老婆跑了,女儿不认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像躲瘟神一样的躲自己。采访进行到“谈家庭”的部分时,老海话不多,他说:“我这种人还谈啥家庭,还是直接聊新型毒品吧。”

  作为“老一代”的吸毒者,老海说自己一直只吸海洛因,但有一次“断货”,他偶尔接触了新型毒品——冰毒。就那一次经历,就让他感受到了得冰毒的可怕。

  “说句玩笑话,我断断续续吸海洛因十多年,也算百毒不侵了吧。但即便这样,第一次接触冰毒,我还是感受到了它的可怕。”老海说,那是一场多年前朋友组织的聚会,他架不住朋友的劝说就玩了一口。

  他回忆自己当时的感觉。“那一瞬间,脖颈后的椎管里,整个神经都在跳动,跳到发麻。”也就是从那以后,老海说自己再也不敢碰冰毒。

  “新型毒品太可怕了,那种直接刺激人体神经中枢劲头,真的是毁灭性。一旦吸上,真的没什么能替代的。”老海说。谈起有些人说类似冰毒的这样的新型毒品,偶尔吸一次不会上瘾的说法,老海嗤之以鼻,“那傻子才信的鬼话!别碰!一次都别碰!”

  山西毒情大数据

  全省依然面临的严峻的毒情形势

  经过一年多的攻坚战斗,当前全省毒情形势呈现整体向好、持续改观的积极变化,已从毒品问题蔓延期、毒品犯罪高发期和毒品治理攻坚期转入突出毒品问题治理集中攻坚期。但是在毒品问题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受国际毒潮持续泛滥和国内毒情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毒情形势也出现一些新变化新特点。

  毒品滥用种类发生新变化

  截至2019年5月,全省现有吸毒人员同比下降0.3%;戒断3年未发现复吸人员同比上升17.35%,毒品滥用人数出现积极变化。一是查获吸毒人员同比下降31.3%;新发现登记吸毒人员较上年下降40.1%。二是冰毒、甲卡西酮为主的合成毒品滥用占比增高。在现有吸毒人员中,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占50.2%;滥用海洛因、吗啡类人员占38.3%;大麻、新精神活性物质为主的第三代毒品滥用,在我省已有发现。35岁以下人员,仍是毒品滥用的主要群体,占总数的40.6%。

  毒品入晋渗透出现新特点

  从破获的毒品案件看,公斤以上冰毒案件,主要来源于四川、河南、湖北、广东、福建、云南、重庆;10公斤以上海洛因、吗啡类案件主要来自云南;甲卡西酮主要来自河南、山东等地。贩毒渠道呈“多头入晋”态势,跨境跨界贩毒增多,公斤以上贩毒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带有家族式、地域性特点的贩毒团伙。太原、大同、忻州、长治等地,仍是山西省毒品问题多发地区。

  新业态新领域涉毒犯罪增多

  随着互联网、物流快递等新业态迅猛发展,不法分子越来越多地应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陆空邮渠道走私贩运毒品,贩毒活动科技化、智能化手段明显升级,寄递物流贩运毒品愈加突出。仅2018年5月以来,太原、忻州、运城、临汾等破获人体贩毒案9起,破获物流寄递贩毒案32起。

  毒品治理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目前,省内缴获毒品中已发现“黄金一号”(主要成分是芬太尼和曲马多)等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随着极具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特点的第三代毒品的发展蔓延,给监管执法带来困难,山西省也将面临毒品治理的新挑战。

  二是山西省内部分地区毒品问题治理还有待加强。

  三是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难问题依然突出。受目前医疗能力有限、经费投入不足等制约,收戒收治病残吸毒人员的压力很大。

  四是冰毒、甲卡西酮等合成毒品滥用群体,极易引发肇事肇祸事件,存在社会治安隐患。

  (本文转自山西晚报)

示威者暴力袭击警察致13人入院治疗 香港警方拘...

香港警方表示,示威行动出现更多暴力是对香港法治的严重冲击。

因下肢行动障碍“不予录取”法院怎样判决?

法院:“不予录取告知书”违法!

马鞍山女子哭诉遭反转:醒醒吧!政法机关不是 ...

一场自导自演5000万点击量的闹剧!

一家三代从警70年 风雨警涯诉说“新警察故事”

一生为警,一世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