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戒毒方式太特别了。”中外学者们纷纷赞叹上海多区正在实践的艺术戒毒。
艺术戒毒是指以艺术活动为手段,具有艺术和教育双重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上海多区将艺术戒毒的方法,运用到社区戒毒康复领域,积极引导药物滥用人员参加各类艺术小组活动,帮助他们戒除毒瘾。
6月14日下午,30名参与国际禁毒论坛的各国学者,先后参观了静安区和金山区戒毒中心及位于徐汇区的康健希望印社的艺术戒毒与康复项目和展览。
国际禁毒上海论坛中外学者参观上海艺术戒毒项目。 本文图片均由 龚海燕 摄
据静安区戒毒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戒毒康复群体长时间脱离社会,在遇到某种情境时容易出现焦虑及其他情绪问题,无法解决,可能引发复吸,面对这些情况,将艺术戒毒引入社区康复是一项有益的尝试。
从2012年起,在静安区的14个街镇中,有超过100余名对象,陆续参加了150余节的小组活动,包括中国水墨画的学习、中国传统剪纸的学习创作、雕刻串珠的活动、手工编织布贴创作、舞动奇迹等形式各异的艺术学习小组。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静安区戒毒中心获悉,60多个药物滥用人员8年来参加艺术戒毒小组活动,改善了家庭关系,有82%的组员主动求职且持续就业,有18名组员成长为同伴辅导员,三年戒断率达到68.3%。
“每年我们都要举办一场作品展示,邀请药物滥用人员和他们的同伴、家属参观,我们总是能看到在展品前,我们小组参与者自豪地把他们的作品介绍给自己的朋友。”静安区戒毒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瘾”高一尺,“艺”高一丈,这是金山区戒毒中心的理念。
金山区的“艺术疗法”戒治模式结合了金山传统文化,组织戒毒人员参与金山农民画、“土布贴画”“石头画”等学习小组。
国际禁毒上海论坛中外学者参观上海艺术戒毒项目。
目前,参加该活动的有24名成员,戒毒巩固率96%,小组成员在戒毒康复、个人认识、家庭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均有明显进步。6月14日到访的各国学者,还获赠了康复群体们制作的石版画等礼物。
位于徐汇区的上海康健希望印社,成立于2008年5月,坚持每年春季开展一期篆刻艺术康复小组,共开展了11期篆刻艺术康复小组、4期山水画艺术康复小组,一期书法艺术康复小组。
学习篆刻艺术的服务对象从当初的8名增加到现今的96名,参与艺术康复指导小组的学员合计达到123名,共开展专业小组活动99次,参与各类活动150余次,刻制印章近6000方。
这些活动带来的是,戒毒康复群体们可喜的进步。通过希望印社开展篆刻艺术康复特色工作,康健街道的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相对较高,印社社员的总体复吸率控制在2%左右,三年戒断认定戒断率60%。目前康健希望印社有社员35名,其中,3名社员退休,1名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就业,其余31名社员均实现就业,就业比率达89%。
同时,参加小组和印社活动的街道已从康健街道扩展到天平、漕河泾、长桥、田林、枫林等十个街道,并逐步向全区和外区辐射,斜土、华泾、湖南、徐家汇等街道也有服务对象将参加新一期的篆刻艺术康复小组,康健希望印社的艺术康复道路,正在不断拓宽与延伸。康健希望印社走出了一条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又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疗法新路子。
参观活动结束后,康健希望印社赠送给国际酒精与毒品史学会一份礼物,印有ADHS(该学会的英文缩写)字样的纪念印章。
各国学者纷纷赞叹“上海的禁毒方式太特别了”,并向各中心请教艺术戒毒实践和理论,参观戒毒者的作品,介绍并讨论了各国的戒毒新方法和毒情态势。(朱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