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
在灯光的照射下,刷显出的手套印仿佛格外地刺眼,周剑的心也凉了半截。
在警校苦读四年的他,早已对现场痕迹的学问“一清二楚”,这个手套印无疑意味着很难发现直接的证据。
可师傅似乎并不在意有些发呆的周剑:“愣着干嘛,把那个水瓶递给我,咱接着刷。”
“我们到了盗窃现场后,先找脚印,再找指纹。刷完了第一个盒子,就发现了一个手套印。当时我觉得没必要再检查了。可师傅说,即使概率极低,也不能排除嫌疑人摘过手套的可能性。”周剑回忆道。
师徒俩一个递,一个刷,两个人蹲在小屋子里又耐心地检查了一个多小时。其时盛夏,勘察结束后,他们感觉像是刚蒸了个桑拿浴。
“最后我们确实刷出了指纹,并且不属于事主。虽然没有比对出来,可师傅对我说,你或许觉得浪费了一个小时,但这也提醒你要有细致的工作态度。”
这是周剑当上刑警之后学的重要一课:细节决定成败,不放过现场任何蛛丝马迹。
想象
2011年,周剑从警校毕业,回到了家乡武清。主修刑侦技术的他,成为了一名技术刑警。
“其实我小时候挺想当兵的。后来之所以做警察,学习这个专业,就是觉得能从众多痕迹中发现至关重要的线索,有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特别自豪。”
不过,现实往往与想象有着些许的差别。
去年五月,天津市武清城区内发生了一起车内财物被盗案。监控显示,嫌疑人反侦察意识极强,戴着口罩,身穿长袖上衣,破窗而入偷走了五十万现金,车内几乎没有证据可以提取,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车内财物失窃案的事主向支队赠送锦旗
“如果我们漫无目的地检查,很可能会遗漏重要线索。所以我就把自己想象成嫌疑人,分析身体其他裸露部位可能接触到哪里,如果有汗液,会蹭到哪里。最终,我们对车内重点部位进行了检查,果然发现了汗液的痕迹。经DNA提取比对,成功比对出一名嫌疑人。当天夜里我们就赶赴外地,抓获了嫌疑人。”
从警的时间越长,周剑越是明白破案过程中人的重要作用:“技术设备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不过,刑事技术警察成熟的标志不是说提取了多少物证,而是通过勘察,还原出嫌疑人的行动轨迹。科技不断进步,我们的思维也不能固化。”
人的作用,就是给技术插上想象的翅膀。
生死
复杂恶劣的现场环境,是对周剑工作的重要考验之一。
“有时现场比较杂乱,提取物证困难。这还不算,要是到一些非正常现场,就更加考验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非正常现场中,有时尸体不能被及时发现,如果在夏天,腐败极快,会给现场检查带来极大的困扰。
“我们有次上午出警,处理一个在废弃水塘发现的尸体,二十米外我们就能闻到刺鼻的味道。没想到当天下午在高速旁又发现了一具尸体,我们又赶忙去处理。每次检查都要持续两三个小时,我们只能逼着自己去适应。”
在一些案件中,与死者家属沟通,是办案程序的重要一环:“在处理尸体前,我们先要进行大概判断,然后征询家属的意见,再结合现场痕迹,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这既是对死者家属的尊重,也是对死者的尊重。”
生死两茫茫。
周剑处理过老人突发疾病去世的案件,也见过刚刚出生的婴儿被母亲抛弃。每每见证这些场景,他的心里都要承受不小的压力。看过这么多生离死别,他也更加了解生命的意义:
“作为普通人,我要更好地照料自己的家人。作为警察,我要更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