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下午,山西省公安厅会同省文物局,在山西大学,联合举办了“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深入解读暨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果进校园活动”。
活动开始,首先播放了山西省公安厅《国宝回家》专题片。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符惠明、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政委史水鸿分别发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炳华,专门就闻喜酒务头墓地考古发掘情况作了介绍;闻喜县公安局桐城派出所所长张金鹿,介绍了“6.03”专案侦办情况;著名文物考古学者朱凤瀚、苏荣誉、赵志明等分别做了互动访谈。活动由山西大学副校长杭侃主持。
在闻喜“6.03”专案侦办过程中,文物部门和山西考古研究所专家,通过公安机关移送的盗掘古墓葬线索,对闻喜酒务头墓地进行科学勘探抢救性发掘,共发现了12座商代晚期墓葬。闻喜酒务头墓地考古发掘,因此被评选为2018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据专家介绍,闻喜酒务头墓地,是一处大型晚商墓地,为晚商高等级方国贵族墓地。这一墓葬的考古发掘,是商代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填补了晋南地区晚商遗存的考古空白,对于认识晚商文化的区域类型、商王朝西部势力范围的变迁、中央对地方管控方式和国家政治地理结构等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们指出,山西公安机关成功追缴的大量珍贵文物,如“汝子”方鼎、“子jie ”方鼎、“子jie ”圆鼎等等,填补了酒务头墓地考古研究许多缺失的空白,为酒务头墓地考古发掘的深入、完整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省公安厅新一届党委,秉承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对山西振兴崛起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坚决把打击文物犯罪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内容,在全省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
全省公安机关,以副省长、省公安厅长刘新云提出的“三追一挖”“四不放过”工作要求为指引,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四个办案中心“尖刀”作用,坚持追文物、追逃犯、追资产和深挖犯罪、铲除“保护伞”同步发力,确保被盗文物不追缴不放过、在逃人员不到案不放过、犯罪分子的经济基础不摧毁不放过、犯罪“保护伞”不铲除不放过。在所有重大涉黑专案侦办工作中,刘新云副省长都亲自指挥,采取提级管辖、异地用警等超常规措施,一举打掉了一批黑恶犯罪与腐败问题深度交织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实现了扫黑除恶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首战告捷。
截止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和全体参战民警,持续发力、强势推进,截至目前,共破获文物犯罪案件82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86人,打掉文物犯罪团伙141个,追缴涉案文物2491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2件,二级文物251件,三级文物964件,一般文物17471件,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和追缴文物数,均超前十年总和,有力遏制了全省文物犯罪多发势头,特别是一度猖獗的盗掘古墓葬案件,自2018年5月以来保持了“零发案”。
在依法追缴被盗文物工作中,全省公安机关以强大的祖国和威严的法律为后盾,果断发起境内外接力追查活动。全体参战民警不畏艰险,奋起与文物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寸步不让,护航“国宝回家”。“武王樽”、“晋公盘”、“建鼓座”、“兽形觥”、“懋尊”等百余件国宝级珍贵文物,在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后终于重归故里,安然“返家”。经鉴定,我省公安机关成功收缴的涉案文物,已涵盖夏至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为守护中华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批示“工作有力,成绩显著”。省委骆惠宁书记称赞公安机关,“一场斗争打出了一个‘博物馆’”。
这次活动,以山西公安机关扫黑除恶斗争打击文物犯罪成果为牵引,重点围绕打击文物犯罪情况和闻喜酒务头墓地考古发掘学术研讨,以此为大学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激励广大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守护中华文化根魂、保护三晋文物安全的行动中来。
整个活动引人入胜、气氛浓郁、反响热烈,收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效果。
山西大学有关方面师生代表共500人参加了活动。
(本文转自山西省公安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