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跑马路上的法院人:比42195米更长的是……

2019-05-31 19:33  来源:“ 庭前独角兽”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杨少伟
字号  分享至:

你若跑过马拉松,你会知道,一定有一段路程是你恨不得去死都不想继续了。咬着牙扛过去,便只是什么时候到终点的问题。其实那一段路跑的时候暗黑,跑完回顾还真够不上要死要活的程度,云淡风轻的。

文中的这些跑马姑娘,并非经过专业训练的跑者,而是你我身边的法院人。他们或许没有不胜枚举,熠熠生辉的奖牌,但她们走过了那些少有人走过的路,跨过了那些最难翻越的山,穿过了那些勇敢者才能穿越的暗黑时光。

然后,他们成了跑完最后一公里的人。

上马之路上我遇到的那些人

黄浦法院法官助理 高才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用它冲向了终点

你有没有试过闭上眼睛走路?我试过。但即使有人牵着,仍然很没安全感。

可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偏偏选择在黑暗中奔跑,他们有一个很酷的名字

——黑暗跑团。

他们一行4人,打头的是一位娇小的女性,负责请赛道上的跑者让道。队伍两旁各是一位陪跑者。中间夹着一名盲人,二十来岁。盲人的左手腕绑着一根绳子,由身旁的陪跑者牵着。他们就这样呈三角形,好像一只箭头,向终点前进。

他们的速度并不慢,甚至我跟在后面都觉得有点吃力。经过一个休息站的时候,陪跑者问盲人要不要补给,盲人说:“不用吧,再跑五公里。”于是,停下来补给的我就这样远远地被他们甩开了。

望着黑暗跑团的背影,我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位盲人跑者,我能否永不放弃、永不示弱?

 

海伦·凯勒所说,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身心健全的我们是幸运的,但若把自己拥有的一切当作生命的最后一秒去珍惜,或许我们的生命将更加完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参加马拉松以前,我以为只有像我这样“年轻力壮”的人才有能力完赛。

但是在马拉松的赛道上,我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步履矫健、步速稳定,就那样不疾不徐的跑在我的前方。

一位中年人经过,问道:“老人家,今年多少岁啦?”老人说:“75啦!”中年人竖起了大拇指。

天空下起了雨,老人没有穿雨衣,也没有戴帽子。经过补给站,也没有停下步伐。一位跑者递上水杯:“老爷子,您喝口水,补充下体力。”老人满脸笑容,表示感谢。

灿烂的笑容如同冲破霾云的一缕阳光,照亮他自己,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海明威说,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打败我们的,永远不是白驹过隙的光阴,水过无痕的年龄,而是那些把你往下拽的地心引力。

赛道上,谁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赛道上最可爱的人?是穿着奇装异服的跑者?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抑或是赛道两旁呐喊助威的观众?

他们都很耀眼,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背后的那些无名英雄。一场赛事,参赛者近3万人,后勤保障至关重要。

领跑员,他们有个很可爱的名字“兔子”,不同的兔子有不同的步速,负责引领参赛者用合适的速度跑完全程。

补给保障者,他们在42.195千米的赛道中数十个补给站,负责提供饮料、水果、吸水海绵等补给。

急救人员,他们有的在各急救站负责提供救援,有的也在参加马拉松全程,当赛道上突发紧急事故可以第一时间提供救援。

还有许多许多默默无闻的志愿者。

 

泰戈尔说,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这些志愿者们,虽然没有鲜花和奖牌,但是他们是这场赛事中英雄背后那道精彩的剪影。

自己报的马

含着泪也要跑完

黄浦法院法官助理 朱婧婧

 

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

——村上春树

大学时,为应付体能测试,我养成了夜跑和健身的习惯。2016年,我初次体验上海马拉松,当三万多人为了一个目标聚集在金牛广场时,真正感受到“好嗨哦,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


无论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像我一样的路人甲,在这个赛道上战胜疲惫,克服困难,相互鼓励,迎接挑战。跑马不是一项孤独的行程,他会让我们会收获健康、成就感,也能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时刻提醒着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马拉松这项无差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运动,天然带有“自律”、“坚持”、“不服输”的精神标签。这项运动的意义,不在于你我能跑第几名,而是从选择马拉松的那刻开始就已经战胜自己。制定一个个目标,学会起步,并成功实现一个个目标。

也许有人一听到42.195公里就会被吓得退缩,可人生从不起步,何谈实现的那一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脚踏实地地去奔跑,才能看到沿途属于跑者的风景,坚持不懈地去克服体能的极限,才会收获属于跑者的奖牌。

 

真正马拉松是从35公里开始的,35公里之前的畅快,只是让你站在起点;35公里之后的较真儿,才让你到达终点。

这就是传说中的35公里——撞墙距离。

比赛因为天气缘故加上前期准备不充分,抵达35公里时明显感受到力不从心,这也让我第一次质疑自己的选择——坚持还是放弃。激(tong)动(ku)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想起当费迪皮迪斯从那个叫马拉松的地方跑回雅典,向市民们宣布捷报时的死而无憾。

我想起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写下“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时的波澜不惊。

抹抹眼泪,整理好碎了一地的心,踏上了最后8公里的征程——因为世界上有些事只能自己完成。

 

有人问我是否还会继续跑下去?会!路漫漫其修远兮,跑马是一段奇妙的修炼旅程,人生亦是,用身体去学习,用心灵来感悟。我们赛道上见!

跑步虐我千百遍

我待跑步如初恋 

浦东法院法官助理 李晓晨

 

恋上跑步:以不变应万变

我恋上跑步,是因为一本书——高木直子的《一个人跑马拉松》,看完才发现:跑步原来可以这样简单:不需要有多专业的器械,不需要有多专业的场所,不需要有多专业的知识,穿上跑鞋,行动起来就行了。

最开始,自己一个人绕着小区闷头跑,一公里、两公里,五公里,时间长了,不禁蠢蠢欲动:去参加个比赛吧。恰逢2013年上马开始报名,我很幸运的抢到了一个健康跑名额。

第一次参加比赛,穿着印有“上马”字样的比赛服,背着上马标志的背包,看着地铁里和我衣着一样的跑步同好们,看到电视里熟悉的那些非洲专业选手从面前经过,心潮澎湃,感觉自己登上了世界级运动场。起跑枪声响起,跟着人潮涌动,经过钟晨暮鼓的外滩海关钟楼,熙熙攘攘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一路来到终点。

跑步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人闷头跑和一群人一起跑,差别太大了,稍不留神就被带走跑了节奏,平日里游刃有余,这次却精疲力竭。后来又陆续参加了迎新10公里跑,苏州金鸡湖半程马拉松、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越野无数后,终于找到了窍门:

 

坚持住自己的节奏,无论身边的人跑得快还是慢,以不变应万变。被人超过时不急躁,超过别人时不骄傲,只要坚持,总能到达终点。

上帝的玩笑:放弃或坚持

为了能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个跑马的人,我的目标升级了,我要参加真正的马拉松!

然而,就在冲击全马的过程中,我怀孕了,医生说我胎盘太低,不适宜运动,冲击马拉松的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十个月后,看着自己日渐臃肿的身材,我决定复出。复出的过程很艰辛,仅仅绕着150米的院子跑了两圈,就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呼之欲出,肌肉不听使唤。万念俱灰的我觉得上帝跟我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曾想过放弃,但看着曾经的奖牌,回想起大汗淋漓的畅快,实在不甘心半途而废。我仿佛看到一年前定下的目标在远方召唤我。

于是,第四天,第五天,心中不服输的“我”战胜了那个惰性的“我”,四个月后,我终于又能跑五公里了,虽然速度比怀孕前慢了很多,但这就是我现在的节奏。

我告诉自己: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涅槃全马: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17年,我幸运的中了“全马”签。眼看目标近在咫尺,我加大了训练量,每周一次半马两次10公里,比赛前一周,为了拉一下耐力,还去苏州参加了山地半马。

全马的发令枪响了!起步的20公里风平浪静,但真正的挑战发生在30公里处——体内的糖分消耗殆尽,我进入了“撞墙期”。

越来越多的跑者停下了脚步,有人靠边休息,有人慢慢走着,有人索性上了收容车。虽然一些人退出,但总有一些人坚持。每隔两公里,我就给自己打气: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40公里处,我停下来和标志牌合了个影,心中欢呼雀跃终点近在咫尺。但我并未想到:最后的两公里竟是那么难熬,整个人就像是没有油的汽车开着空挡在滑行,随时都会抛锚在路边。

转过最后一个大弯,即将进入终点体育场的时候,突然看到来给我加油的家人,爸爸、妈妈、大叔和团子,听着团子甜甜的给我加油,那感觉就像打了一针兴奋剂,身体里瞬间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带着家人的鼓励,带着要完成的心愿,我重新起跑,顺利冲过终点线,拿到了完赛奖牌。那是一块我想了很久的奖牌。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起跑线上动辄三、四万人,终点线上不过七、八千,那些在起点就开始努力冲刺的,未必都能坚持跑完全程。人生亦如一场马拉松,赢在起点,未必就能赢在终点,只有坚持自己的节奏,才能做到人生无憾。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跑的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