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破解城市交通拥堵!成都打出“细、精、新”组合功夫拳

2019-05-29 16:55  来源:红星新闻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5月16日8点早高峰时段,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往日全线拥堵排行的情况截然不同,电信路上车辆正常通行,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然。现场市民纷纷点赞:“太好了,终于不堵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单点医院,日均门诊、急诊量8万余人次,周边交通压力巨大。为最大限度保障就医通道畅通,成都交警开出对成都这一“史上最堵顽疾”的治本良方,从今年5月16日起实施“公交治堵”为核心的华西医院片区交通组织优化“组合疗法”,有效改善华西医院片区近20年的的严重拥堵状况。而这仅仅是成都深入实施科学治堵,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病”的冰山一角。

  电信路设置的就医车道及公交专用道

  四川成都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2018年,全市实有人口达2128万,截至目前,全市汽车保有量已突破500万辆,居全国第二,城市交通治理压力巨大,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病”的任务十分艰巨。 2017年起,成都市委、市政府将科学治堵作为重大决策部署,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全力破解交通拥堵矛盾。

  在巨大压力下,成都是如何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的?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科学治堵,运用“细、精、新”的交通组织理念和策略,创新道路资源配置范式,通过“提效率、控需求、调结构”,系统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实现了城市交通拥堵指数持续下降,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练好“细”功夫时空叠加提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边指示牌

  实行“直行待行区” 每小时能多放行500~600辆车

  “坚持精耕细作,从挖掘道路资源的存量与增量入手,做到时空资源分秒必夺、寸土必争,盘活既有道路资源,发挥各级道路功能,实现最大通行能力。”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85%以上路口处于饱和状态,为此,成都交警在中心城区部分机非时空分离路口实施“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通过对路口时空资源的二次分配,以信号时间换取道路空间,以道路空间争取通行时间。

  5月27日上午8点半,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在牛王庙路口,当左转信号灯变绿时,悬挂的LED屏幕显示“直行车辆进入直行区”,排行车辆启动前行至区域内,直行绿灯亮,车辆可迅速通过路口。记者注意到,车辆提前进入直行待行区后,通行效率提高,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缩短了排行距离。

  “以八宝街路口为例,一个小时路口可多通行729辆直行车辆,通行能力提高8%~10%,同时路口排队长度缩短40米左右。”成都市交管局秩序处副处长周伟潮介绍,设置“直行待行区”,相当于利用交通组织手段为每个路口拓宽了一条直行车道,有效延缓了高峰期路口车辆排行长度和通行压力,平均每个路口每小时能多放行500~600辆车,每小时平均通行能力提升约10%左右,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4%左右,路网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目前,成都交警在82个路口推广“双待”(左转待转区、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基本消除上游路口溢出。同时交警部门优化“车让人”的信号配时方案,体现慢行优先、公交主导原则,让行人安全过街更有保障。针对“路段提速”,科学设定140条主要干道的最高限速值,道路通行能力提高约20%;推出3条HOV车道,减少“单人单车”低效使用道路资源。强化路网提能,开展信号配时优化攻坚,创新主干道“绿波”协调联控,路口交通延误下降约6%。    此外,成都交警在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中,通过建互通式立交、减主辅道开口,解决主辅道出入交织拥堵,提升主线通行效率约10 %;联动相关部门,完成43个路口“微改造”,打通114条“断头路”,短平快消除交通瓶颈;针对成都中小街道发达的特点,按照“小街区、窄马路”理念,推动打通贯穿路网的“毛细血管”,严管中小街道静态秩序,使中小街道通行能力提高20%,有效分流主干道交通,缩短出行耗时。

  练好“精”功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组合疗法”医治城市最堵“顽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单点医院,每天吸引人流量约8万人次,交通拥堵指数十分严重,是全市平均指数的5倍,市民出行就医十分烦恼。而这一现状从5月16日起发生了巨大的改善。    5月16日8点早高峰时段,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往日全线拥堵排行的情况截然不同,电信路上车辆正常通行,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然。原来,成都交警创新华西医院 “绿色畅行”交通组织,依据大数据及仿真推演,锁定“车流”这一引发拥堵的主要矛盾,从“公交治堵”破题,以四大手法形成“组合疗法”,开出对成都这一“史上最堵顽疾”的治本良方。

  “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就医’的交通组织理念,确保公交急症畅行畅停、人行车行快慢分离、路径外引停车、通达车流精准剥离。”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交警部门首先在出入华西医院必经的中小街道——-电信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协调增开3条专线巴士,加强与地铁、BRT快速公交接驳,完善公交全过程出行链;其次,将医院片区“人车分流”交通组织设计理念融入市政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节,充分利用华西坝地下空间,实现外围停车与医院之间便捷转换,削减医院片区交通总量;并在电信路上设置2条就医车道,设置急诊禁停区,确保生命通道畅通;然后,优化医院机动车进出口位置及车行流线,对医院周边道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均衡路网流量,让到达性交通更顺,通过性交通更快;最后,依托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理念,智能规划停车,实时共享周边停车信息,精准引导群众出行。

  据统计,今年5月16日实施“公交治堵”为核心的华西医院片区交通组织优化“组合疗法”以来,有效改善华西医院片区近二十年的的严重拥堵状况,医院片区的停车需求大幅下降,道路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高峰时段也保持在“B”级以上;网约车早晚高峰在华西医院片区订单量同比分别提高10%、15%;新增的3条专线巴士每日客流量从从初期的690人次增加至1500人次,两周时间翻了一倍;过去最堵的电信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后,该路段的公交车运营速度从1公里/小时提高至16公里/小时,高峰周转时间缩短30%,配车数减少15%,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2个百分点。“绿色就医、畅达畅行”,受到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的广泛好评。

  练好“新”功夫全国首创推出“蓉e行” 让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市民王女士今年五一大假乘车出游,途径绕城高速时出现短暂拥堵,个别车辆图方便从应急车道上疾驰而过。看到这一幕后,王女士立即拿出手机拍下车辆违法行为的视频,并上传至“蓉e行”进行举报。随后,交警在后台对视频进行审核确认后,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

   “以前在路上碰到开车违法的,造堵的,有时候心里很气愤但自己却没有办法。”王女士说,自从有了“蓉e行”之后,用手机就可以举报违法,而且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很方便,也能成都的交通做一些贡献,而且还可以用积分兑换一些奖品,很实用。

  成都交警在全国首创推出“蓉e行”交通众治平台,鼓励233万“蓉e行”用户主动参与“私车停驶积分”,发动200余家知名企业提供“低碳出行”积分兑换奖品。“蓉e行”上线21个月,共有60.8万人次主动停驶私车,平均每车累积停驶天数超过30天。在城市交通治理中,“蓉e行”的出现带来了改变,让普通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成都交警深入推进“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推出“中小街道避堵” “交警推荐线路”“旅行时间预测”等特色功能,依托223块交通诱导屏和手机移动终端进行滚动发布,引导群众智慧避堵、精明出行;以积极态度面对享单车新业态,参与相关管理举措制定,助力自行车回归城市,有效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引导市民摆脱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坚决保障公交优先发展,强力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线成网,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952.8公里;支持公交线网优化加密,施划3000余个社区巴士停靠泊位,保证每个地铁站不低于3条公交线路接驳,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3%。

  三条“锦囊妙计”

  打造太古里“活力步行”特色商圈交通组织模式   

  成都太古里商圈,工作日平均客流量约11万人次,周末更是高达13-15万人次。超强人气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吸附力。人难走,车难行,曾一度制约了商圈迈向国际购物天堂的步伐。成都交警以三条“锦囊妙计”,推出太古里“活力步行”特色商圈交通组织模式。招数一:平衡“内与外”,精细控流确保顺畅。   

  针对商圈的特殊地理区位,“短平快”改造形成公交港湾站,分区设置出租车、网约车“即停即走”泊位,合理采取部分道路单向交通组织;系统组织全路网交通流,依托“警图声屏”融媒体平台动态发布出行信息,高频智能诱导,联动路面勤务,协同促进交通正常运转。 招数二:协调“客与货”,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明确货车上下货区域设在地下停车场,并明确了货车进入项目的行经道路;推出城市配送车辆优惠通行政策,工作日除早晚高峰外均可通行,休息日除晚高峰外均可通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招数三:分离“慢与快”,提升步行购物体验。   

  针对商圈服务群体以慢行人群为主的特征,借鉴纽约、巴黎等世界城市“完整街道”理念,确定“人”的最高通行优先权,从分离“慢行”与“快行”交通入手,在商圈主要道路——纱帽街精细布设两处宽幅人行横道线,优化行人信号配时,引入新型行人过街语音提示系统,打造安全连续、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关注交安设施与商圈环境的协调性,推动路段安全隔离护栏、共享单车停车点提档,提升慢行设施品质;完善慢行指路系统,实现太古里和春熙路两大片区客流的顺畅交换。   

  目前,太古里商圈在客流热力持续上涨、消费能级屡创新高的同时,商圈道路交通运行保持平稳,节假日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8%,并成功应对了今年五一小长假日均68.85万客流的挑战。下一步,太古里商圈慢行交通组织还将深入研究贯彻“完整街区”理念,试行太古里商圈周末时段的纯慢行交通组织模式,打造安全舒适的高品质慢行空间,增强对成都优雅时尚慢生活环境与氛围的体验。   

  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图据交警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