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阿姨,我下村采集信息去了。”
“别回来太晚,我给你把饭热在锅里。”
“巧阿姨,今天中午吃什么啊?”
“有新鲜的笋子烧肉,你们都喜欢吧。”
“巧阿姨,我的警服和被子怎么不见啦?”
“我看你们太忙没时间,就顺手洗啦。”
这位被大家亲切呼唤的“巧阿姨”,是安徽旌德县公安局庙首派出所小食堂炊事员吕莲珍,今年67岁。在庙首派出所刚成立时,巧阿姨就到所里帮忙给民警们做饭,这一干就是三十四年,从未间断。
派出所工作都是24小时连轴转,除了一日三餐做出可口的饭菜,为了加班加点、起早摸晚的民辅警健康着想,巧阿姨经常在夜里为他们准备宵夜。用她的话说就是“工作这么辛苦,我煮点面条饺子给他们垫垫肚子”。
虽说是拿着炊事员的微薄工资,但巧阿姨的工作却不局限于“三尺灶台”。她把所里的民辅警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家在外地的民警,巧阿姨更是格外关心。
“有时候放在办公室的警服,我们顾不上换洗,巧阿姨就会不打招呼帮我手洗了,她说手洗才洗得干净。”家在宣城的民警陈然不好意思地说。
“换季时我总不记得增减棉被,巧阿姨就会来帮我换掉,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巧阿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刚刚参加工作就离开家的民警余斌感到了家庭的温暖。
“我才到所里来的时候,对环境和工作都不熟悉,巧阿姨天天跟我拉家常,关心我照顾我,比我亲阿姨还亲。”辅警高静如现在成了巧阿姨的小棉袄。
“巧阿姨在所里工作了一辈子,柴米油盐,洒扫庭除,却从来不找我们办私事,不给所里添麻烦,看到我们办案她也从不打听更不对外人诉说。她是真的把派出所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我们当成了她的家人。”现任所长凌民感激地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三十多年来,从所长到民辅警换了一茬又一茬,巧阿姨的青丝也悄悄变成了白发,然而从未改变的,是每天从日出到黄昏那个在厨房瘦小忙碌的身影。大家也从未忘记这份难能可贵的真情,每到过年过节,总会有调去其他部门和地市的同事回到所里看望巧阿姨。
面对大家的真情,巧阿姨很是感动,“这么多年,所里的同事都对我很好,我舍不得离开他们,看到大家喜欢吃我做的饭,愿意跟我谈心,我也很高兴。”
编后语:小编在为巧阿姨拍视频时,阿姨好几次放下手上的活焦急地说:“不要给我拍那么多照片啊,要花好多钱吧,还是多拍拍所里的年轻人。”朴实真挚的话语让小编差点红了眼眶。
一直以来,公安民辅警们能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坚强的战斗力,离不开像巧阿姨一样在背后默默付出、辛勤劳作的工勤人员。他们也许不会被立功授奖,也鲜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不会忘记心中的感恩: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