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全省政法领导干部视频培训会开班
5月15日下午,浙江省政法领导干部视频培训会开班。省委政法委、省信访局、省政法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省法学会党组成员,齐聚一堂,将用3个半天时间开展学习研讨。安排全省政法领导干部集中学习,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及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学习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认清历史方位,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提升我省政法工作能力水平,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此次培训会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要求,改进会风文风,减轻基层负担,采取视频会形式,将培训会开到设区市一级。各市党委政法委、信访局、政法各单位、执法综合局、法学会领导班子成员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副省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厅长王双全,省法院院长李占国,省检察院检察长贾宇出席。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朱晨主持。
王昌荣在开班式上的动员讲话,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我省政法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客观分析了面临的形势机遇、风险考验,就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部署。
讲话干货满满、信息量很大,且听小编一一道来。
5月15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在全省政法领导干部视频培训会上讲话
关于新时代我省政法工作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世界眼光、历史眼光,提高观大势、定大局、谋大事的能力。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要从四个维度研究把握政法工作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使命。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际格局巨大变迁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个“变局”的本质是世界秩序的重塑,核心是世界权力在国家之间的重新分配,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的快速崛起。在激烈的碰撞之中,斗争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尖锐复杂,政法战线的使命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巨繁重。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既是承上启下的衔接期,也是风险隐患的凸显期,各类风险隐患多元多样多变,对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政法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新安排,为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同时,《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新时代政法工作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我省政法工作肩负的特殊使命。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我省政法工作既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也肩负特殊而重大的使命。
全省政法系统要把坚持不懈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保持政治定力、充满必胜信心,以排头兵的政治姿态,以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善谋实干的鲜明品格、能征善战的过硬本领,展示浙江政法战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历史担当,谱写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浙江政法工作新篇章。
关于立足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今年大事多喜事多,防范化解重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要切实牢记使命、强化担当,全力做好各项政法工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以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为牵引,坚决捍卫政治安全;
——深化严打、坚持严管,严防暴恐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事件;
——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处置工作,严防矛盾升级与交织叠加;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防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
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研究
政法机关是平安建设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力军,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要把握好“体系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两个关键,以健全的治理体系和高超的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探索研究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内容和保障体系
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强调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求我们主动适应社会形势新变化和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立足浙江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对目标、内容、工作保障体系进行统筹谋划和科学规划。
① 目标体系——对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标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战略部署,科学谋划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
② 内容体系——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平安浙江建设经验,聚焦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提升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经济金融安全、公共安全和网络安全“六大领域”的治理水平。
③ 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充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保障体系。
“横向到边”,就是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要求具体化。
——研究制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操作规程,列出明晰具体的责任清单,做到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有效推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探索社会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措施,把市场能办的交给市场,把社会能做的放给社会,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
——深入推进法治浙江建设,提高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水平,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法治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工作的新变化。
“纵向到底”,就是推动形成“全省一盘棋、市级抓统筹、县区负主责、乡村强基础”的工作机制。
——全省一盘棋。提升工作谋划和部署水平,更加重视长效机制建设、更加重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更加重视提升智能化的建设和应用水平,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变“盆景”为“风景”。
——市级抓统筹。在防范风险、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市一级起到承上启下作用。要抓好市一级、带动县(市、区),特别是用好省里下放的平安考核赋分排名权,推动各县(市、区)之间开展互学互比。
——县区负主责。各县(市、区)要把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向深入,更好地扛起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的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143工作体系”建设。“1”即推进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信访超市)建设,“4”即推进“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3”即以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善治村(社区)建设。
——乡村强基础。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动乡镇(街道)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上来,不断做强基层平安细胞,真正把各项防范化解措施落小、落细、落实。
探索研究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内容
围绕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补上社会治理能力短板,特别要着力提高“五种能力”:
——政治引领能力。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则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加强社会各领域的政治建设,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一关键,探索“党建+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统筹谋划能力。善于统筹谋划、加强系统部署、注重统筹推进,明确社会治理的方向和思路,提出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安宁、激发社会活力的具体举措。
——改革创新能力。以改革创新的勇气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助推改革创新,加快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确保社会治理领域改革行稳致远。
——辩证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重点与全面、民主与专政、秩序与活动、维权与维稳、打击与保护、从宽与从严等一系列重要辨证关系,把握好工作的度,打好稳中求进、攻坚克难的主动仗。
——狠抓落实能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稳扎稳打、善作善成。
关于政法队伍的严管厚爱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是中央和省委的一贯要求,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是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有力保证。要以“政法队伍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切实提升政法队伍建设能力水平,锻造“铁一般理想信念、铁一般责任担当、铁一般过硬本领、铁一般纪律作风”的政法铁军。
——拉高标杆抓严管。对照 “八个排头兵”的要求,坚持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拉高政治建警、监督管理、正风肃纪"三个标杆”,从严管理政法干警的思想、工作、作风。
——问题导向抓严管。坚持问题导向,严把准入关口、强化日常管理、加大交流力度,以清单明履责、以督考促尽责、以问责惩失责,防止和杜绝腐败问题滋生。
——完善制度抓严管。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强司法权力运行监督管理的意见》,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职能作用,聚焦重点关键,完善制度机制,补上监督制约短板。
——从优待警强保障。切实为基层干警减负,坚决为干警依法履职担当,不断加大干警职业保障力度,让政法干警安身、安心、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