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叫于洋,1988年生人,大学本科,2014年参加公安工作,现在在天津市公安局红桥分局情报技术支队二大队……我……”
这样耿直的开场白实属罕见……眼前的这位耿直boy,明显有些拘谨,两只手相交放在桌上,不停地摩挲。
“呃,其实我们不用这么正式的……”
他愣了一下,我的打断似乎扰乱了他已经准备好的思路和节奏,就这样……我们成功地冷场了……
这就是我初见于洋时的场景,这个冷场是意料之外的,看他的资料上的生日明明是射手座,心想应该是个健谈的人,不用我怎么带,就可以拿到我想要的信息吧,可是……现实总会跟你开玩笑,我这次遇到的就是这么一个非典型射手座的大男孩。以至于我的采访分了两次进行……
也许每个男孩对于警察题材的影视剧都没有抵抗力,于洋也不例外,报考招警考试那年,刚好《潜行狙击》正在播出,这部电视剧对于他的触动有些大,带着情节的他便义无反顾地辞去了当时的工作,专心备考。
而这个从警初衷只是于洋对我讲的一方面,低调、内敛的他并没有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介绍自己的家庭背景。后来第二次采访从他同事的口中才得知,其实于洋的父亲也是一位红桥分局的老民警。
我很诧异地问于洋:“为什么第一次采访的时候没有介绍叔叔也是一位民警呢?”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嗨!说介干嘛呢,不用说!”
他的耿直和低调让我有些意外,不太像他这个年纪的男生的样子,也更不像射手座。
于洋2014年1月正式参加工作,初入警队的他像是一张白纸,技网图情对于他来说仅仅只是停留在两年警院的培训中,具体的操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虽然很多侦破案件的手段我都需要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觉得还行……”于洋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一句还行也印证了他的领导王队对于他的评价,在王队眼中,于洋相较于同龄人更多了些踏实,他虽然各方面技术都是从入门学起,但是他认学,学习能力又很强,懂得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对于类似的案子他总能钻研出新的办案方法。
于洋还通过学习获得了民航总局认定的无人机驾驶员证书,并且利用无人机先后参与了“空中巡查违法燃放烟花爆竹工作”、“桃花节安保维稳工作”、“西站地区反恐演习”;拍摄红桥区渔村及西于庄拆迁片航拍视频,为区拆迁办规划拆迁善后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拍摄西站地区航拍视频,为国保支队制定大型安保工作方案提供视频资料。利用视频结构化模块帮助寻找走失老人、儿童、精神和智力障碍人员6名,协助交通队查找套牌车辆8辆。
和于洋聊下来,觉得他似乎对于什么都是云淡风轻的一种感觉。其实他从警五年,获得过很多次的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获个人嘉奖一次,年度优秀公务员一次,分别在2015年被评为天津市公安局“优秀公安青年”、2017年第四季度“津门红桥警星”;并由于其工作突出两次被评为“天津市公安局图侦系统先进个人”。可是这些我都只是从他的个人事迹材料中了解到的,问他本人的时候,他眼神充满了迷茫:“我真的不太记得了……”
但是对于妻子的亏欠似乎却成了他心里难忘且最柔软的地方。
一起诈骗案,于洋承担着研判工作,需要从成百上千张的话单中去找到诈骗案头目的电话信息,一张张表格、一串串数据,交叉对比、数据分析。这是一个很熬人的工作,对着电脑不断的筛查,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回家已是凌晨两三点。
在这期间,正好是于洋妻子的孕中期,“有一天,我告诉她也许能早一点回家,可是没想到她会一直等我,那天回去的还算早,晚上十一点多,打开门,看着她自己一个人蜷在沙发上,眼睛通红……”说到这于洋把眼神移开,他有些哽咽,没有再说下去。那一瞬间,我也有些鼻酸,也有些讶异于洋如此感性……
后来和于洋聊天,他说:“因为她是老师,有寒暑假,我就尽量把年假和倒休的时间可以和她对上,多陪陪她。”这就是他爱她的方式,深沉且细腻。
低调的于洋并没有介绍自己对于上面这起诈骗案的作用,我也是第二次采访通过王队了解到,是于洋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日复一日地坐在电脑前,对着话单,比对了数十遍,熬了不知几个大夜,最后终于找到了诈骗犯头目的电话,为案子提供了宝贵的证据。
王队介绍,其实于洋在很多案子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一个角色,但是我和于洋聊起这些的时候,他都很巧妙地回避了:“其实这就是我的日常工作,不用太宣传,真的,我是因为喜爱警察这个职业,才来的,只觉得这是我的责任……”
于洋,就是一个这样的大男孩,他内敛、沉稳、踏实,他用实际行动真正地践行了新时代公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