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前行的禁毒勇士

2019-05-14 17:13  来源:云南长安网  责任编辑:刘杰
字号  分享至:

 

  
  
  
  
   所有的美好与宁静,以及现世安稳,都是缉毒英雄们的浴血前行和无怨无悔的付出。
  在滇西的边境线上,有这么一群以血为誓、以命作抵,为岁月静好,负重前行的人,他们的每一次较量都是出生入死。
  他们,在影视题材中身手矫捷,英勇无畏,群众们都将他们当做心中的超级英雄。但在现实中,真正的禁毒警察是默默无闻的,禁毒工作的危险程度、高强高压远超我们想象,真实的缉毒行动远比影视剧更残酷。
  今天,就请大家和小警一起走进临沧云县公安局警务站,走进“猎毒人”,听他们讲述与毒贩的“生死较量”,听他们情感世界里的苦辣酸甜。
  李太文,男,临沧云县晓街乡人。1978年11月生,中专文化。1999年参军,服役于31师。2001年复员,2002年在外打工做保安。2003年2月加入云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做辅警至今。
  卧铺车上生死战
  2019年5月10日,恰逢云南省公开查缉毒品大比武专项行动。
  20时许,在云县公安局警务站办公区一楼会议室里,我对太文进行了采访,虽说对我已经很熟悉了,可能是“采访”这个词有些生硬,加上身边不时地有同事进进出出,太文显得有些拘谨,点燃一根烟在拼命的抽,在缓解情绪。
  我笑笑,左一句右一句地和他拉开了家常。太文告诉我,他有两个女儿,大的10岁,小的6岁,妻子是个老实本分的家庭妇女,在家带两个孩子,所有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身上。
  太文说,有时候他真的很怕,怕一出门就没了。怕自己的变故让整个家垮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看得出他心底里的感伤,其实,身在警营,这又何尝不是每个警察最担心的呢?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说出口而已。
  记不清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单位,你只是可有可无的草,可在家里,你是天。”
  或许,这话对仅仅只是辅警的太文来说,理解要更加的比我们深刻,理解的内容会与我们更加的不一样。
  在一明一暗的烟火中,太文给我讲起了他的第一次直面死神的前景、第一次负伤的经历。
  时针拨回至2016年的一个夏夜,那天,像往常一样,太文和几个弟兄们在老国道214线漫湾卡点执勤。
  傍晚,一辆卧铺车驶入流动查缉区,和往常一样,太文没有径直去查验车上乘客的身份证件,而是向驾驶员师傅询问,路途中有没有人上车。
  确认路途中有人上车后,太文多了个心眼,走上卧铺车后,向躺在床上的旅客大声询问:“是谁半路上的车?”
  连问数声,可卧铺车上就是没有人回应。
  “是睡熟了?”
  “还是故意不应答?”
  想到警方公开查缉,车上已经亮了好一会照明灯,不应该是前者。可是如果是后者,他在逃避什么?害怕什么?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太文大声喊驾驶员师傅,想要确认是谁半路上的车。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彪悍的男子站了起来,大声对太文说:“是我。你要做什么?”
  太文让那男子出示身份证,男子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身份证就递了过来。那身份证上的照片确实是男子本人,家庭地址写的是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
  听彪悍男子的口音像是外省人,可为什么家庭地址是临沧本地人?太文觉得这身份证应该是伪造的,但是条件简陋,时间也非常的紧,无法通过相关机器对身份证进行辨别。太文只好将自己的疑惑,表述出来。彪悍男子称自己长年在外打工,口音有改变。
  不过,彪悍男子的话并不能打消太文的怀疑,他顺手拉开彪悍男子床下的行礼包,用手摸了一下,这一摸,太文脸色大变,他摸到了枪还有手雷!!!
  眼看太文的手伸进了包,彪悍男子急了。向太文飞扑了过来,搏斗瞬间在狭窄的卧铺车厢内展开。太文是死命的将包拽住,想将它带离车厢,把所有的危险带走。彪悍男子是夺,想将控制权紧紧地握在手中。
  太文的同事见太文与彪悍男子展开了搏斗,意识到包里有问题,立即加入了搏斗。奈何彪悍男子的搏斗技能非常老练,加上体力惊人,太文和同事竟然数次被彪悍男子按翻。
  狭路相逢勇者胜,太文可不管这些,在两人再次将魁梧男子按翻的刹那,瞅准时机,死命捂住包冲下了卧铺车。彪悍男子踢倒太文同事后,也冲下卧铺车追了过来。太文躲到附近一家小商品店,将包丢进了一杂物箱后转身再次截住追击而来的彪悍男子搏斗在一起,后,在其他同事的支援下,成功将彪悍男子死死控制住。
  后来,参加战斗的同事知晓太文抢走带离车的包里根本不是毒品,而是压满了14发子弹的军用手枪和2枚手雷时,脸色都变了。
  太文说,当所有的战斗结束后,紧绷的弦松下来,他才觉得腿火辣辣地痛,路也不能走了,最终在同事的帮助下回到县城住进了医院。
  住院期间,太文听说,当天见他和同事在卧铺车上搏斗的乘客,受到了惊吓,几乎一半以上的人都没乘坐该车上昆明,大部分人都在南涧等沿途站台下车、换车,生怕半路再出问题。而那个被他们抓获的彪悍男子,后来听办案的民警讲,是河南人,在缅甸国当雇佣军,带枪和手雷回国有涉嫌重大恐怖嫌疑。
  盘河路上惊魂大追捕
  太文说,或许是命中注定,那些硝烟,那些惊魂,总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自己的查缉工作中,多不胜数,难以在短时间内一一展开。
  2017年的一个下雨天,太文和同事在云县幸福盘河一线巡查,临收队时,在路上发现一中年男子骑着一辆自行车,后面拉着几个蛇皮口袋。按理,这打扮和当地的村民没什么两样。不过,虽然普通,太文还是伸手示意中年男子停车,准备检查检查。
  太文伸手去拦骑车行驶的中年男子,因为该段路恰好是下坡,中年男子口中嚷着“刹不住,刹不住”,而眼尖的太文却发现,他根本就没去捏刹车。
  看着中年男子远去的身影,太文立即和同事启动车辆追了出去。坡道多,弯子急。追出去了几公里后竟然连中年男子的影子都不见,轿车追自行车不可能追不上,这实在不符合逻辑。太文等人又沿途折转,顺路搜索。搜索了两三公里后,终于有了重大发现。路边的草丛里发现了隐藏起来的自行车及蛇皮口袋。太文爬下藤蔓,小心翼翼地拉开口袋,发现里面竟然是1把冲锋枪,3个弹夹,368发子弹,2枚手雷。
  这,吓住了太文。
  如此弹药流出去,还得了?
  同去的执勤民警也感到事态严重,立即向县局领导作了汇报,并和后来赶来的村民一起搜山,追捕中年男子。
  说真话,谁也不知道中年男子的身份,更不知道他身上还带有多少武器。每个人的心都是悬着的,生怕哪个草丛角落里就射出一串弹雨来。
  看出了村民的担心,带队的领导果断停止了搜山,并疏散村民回家。
  是夜,雨一直淅淅沥沥的下,南汀河的水开始上涨,最后摧枯拉朽地带走了那些腐朽的枝叶。
  寂静的山间小道上,谁都没有发现,在路旁的草丛里,一直有着那么几双明亮的眼睛紧盯着路的尽头。
  黄昏,在雨的呼唤下,幕色早早地落了下来。
  突然,草丛里的虫子似乎发现了什么,快速停止了歌唱,几分钟后,某个山涧的草丛里,一个中年男子站了起来,活动活动腿脚后,慢慢地摸到了公路边。他在一从草后匍匐了下来,竭力瞪大着眼观察,确定没有异样后,终于沿着公路行进起来。
  100米,50米,20米,1米......
  就在中年男子走到某处草丛前,数名男子飞身扑了出来,将中年男子死死地压在身上,随后一副冰冷的手铐将其反拷了起来。
  一颗惊雷恰在此时划破夜空,带起一缕光。
  借着光,可以看到太文的眼眸深邃而尖锐。
  敬业有担当奉献苦难言
  每一个禁毒勇士都是一本令人百看不厌的书,在太文的16年禁毒生涯里,他和他的战友,每一步都是浴血而行,每一次出征都充斥着太多太多的刀光剑影。
  当我问他为何如此的拼命时,太文的回答让我揪心的痛——“为了多抓毒贩,多缴毒品,能多领到奖金和薪水养家”。
  我不知道,各位亲爱的读者在听到这话的时候会不会和我一样的伤感与揪心。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禁毒警察这样的英雄不应该与生活中的这些俗事联系起来。可是,亲爱的,你有没有想过,警察也是人?只是,他们是一群有信仰,不畏死的人。
  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在禁毒这条死亡线上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
  太文说,刚参加禁毒工作的时候,拿到手的薪水是300元,每天有出勤费10元。后来,待遇稍稍有了好转,时至今日,除去五险一金外,拿到手共计2500元。为了家中的妻儿老小,他必须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掌握查缉技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多破案,多缴获毒品,能拿到更多的奖金。数年前,缴获毒品,上级部门根据规定,每克奖励0,3元,再后来又提高到每克奖励0,5元。可是自2018年后,这项奖励就取消了,没有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太文没看我,我不知道他的内心是何种想法,是怕我嗔怪?还是怕我有其他想法?我不得而知,不过,我在他的话语里听到了深深的失落。
  太文说,妻子也劝说过自己,待遇和付出实在不对等,要不就算了,换份工作,别再玩命了。他说他也想过类似的问题,只是他觉得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习惯了如此的工作,虽然待遇是低了些,不过,钱这东西多有多用,少有少花,省省也就过去了。
  我听得出他讲的是心底里的话,关于理想,关于工作,就如同我自己一样,我们在心底深处都非常的清楚,警察只是一份职业,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是,在这条道路上行走多年后,我们知道,有很多东西已经渗入了我们的骨子里,终身难以改变,比如信仰,比如追求。
  或许,在今时今日,这样的表述很多人听了会发笑,说警察真愚木。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不论这个社会如何发展,如何变革,始终会有人在坚守那些该坚守的,在无怨无悔地付出。
  我们都希望岁月静好,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一切必须有人在负重前行。
  人们平静安逸生活的背后,其实是太文和他的禁毒同事,以及所有警察的鲜血与光阴。(冯伟)

法治三分钟|民警劝解纠纷时遭疯狂捅刺牺牲 时 ...

目前,犯罪嫌疑人尹某已被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受伤民警袁成龙正在医院救治,目前无生命危险。

财政部原副部长张少春受贿案一审宣判:获刑15年

法院认为,被告人张少春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妈妈我想对你说 母亲节来自警宝们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