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时时传递正能量的80后改造“老兵”一起了解下!

2019-05-14 14:04  来源:平安龙江网  责任编辑:杨少伟
字号  分享至:

  孟苏是一名“80”后的青年民警,阳光、负有朝气、充满活力,却也是一名哈尔滨监狱监管工作战线的“老兵”。自2011年参加监狱工作以来,先后荣获监狱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狱级个别教育能手、2016年荣获省局嘉奖一次、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省直监狱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8年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省级个别教育能手、荣立三等功一次。

奋楫钻研,锋芒初现

  孟苏2011参加工作,在工作中他有股子认真劲儿和钻研劲儿,刚进入工作岗位中,他努力转变角色,总是保持谦虚的态度,遇到不懂得问题向领导学习,向老民警学习,很快的适应并胜任了监管改造工作。在监管中,他不断的创新和专研,特别是在“7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服刑人员励志教育、“蛛网式”隐患排查(利用狱侦手段,搜集关于服刑人员全部有效的信息线索并整合。对潜在隐患进行排查并设定相应的对策和预案,最终目标是将监区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19年分管改造工作以来,他注重通过观看新闻联播,关注长安剑、百草园书店、每晚一本书等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来获取新鲜热点的时政要闻,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励志类学习资料用于平时对服刑人员的队前讲话、上课、开会中作为素材,传递正能量。并通过开展调查问卷,引导服刑人员自我剖析优缺点。针对顽固犯探索总结了一套“自省式”教育转化方法。在这8年的学习与积累中,他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监狱优秀的分监区长,并成为全狱最年轻的支部委员。就是凭着他这股子坚韧劲,所在的分监区持续保持安全稳定态势。


孟苏同服刑人员进行谈话。 

担当敬业,固本培元

  “分监区是监狱的基石,基石不牢,地动山摇。作为分监区民警要有奉献和担当精神,要做集体的融合剂和粘合剂。”这是孟苏对分监区民警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2011至2014年在他担任监区干事期间,对监区288名服刑人员的百分考核及卷宗逐一审查,保证了监区刑罚执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2014年,他担任分监区长后,坚持遵循“抓两头,带中间”原则,对服刑人员进行分类教育;利用技术手段,搜集服刑人员改造表现等有效信息,形成了完整的电子台账,对潜在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预案设定,确保了分监区的监管安全。2015年担任监区党支部委员后,他注重民警理论学习,组织了“人才管理的宽与严”、“7S管理的现实应用”等讲座,在提升民警素质和修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真情感化,培育新生

  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是教育改造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孟苏到六监区工作后,非常重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耐心细致地做好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规范行为养成,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服刑人员余某,因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家里人耻于余某犯罪,与之断绝来往,这使得余某思想消极,对改造和生活失去信心,成了一个违规“专业户”。

  了解到余某的情况后,孟苏主动请缨担任余某的包教民警,及时找他谈心,从心理上进行疏导,从法理上进行教育,从情理上进行感化,从生活上进行关心,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意发现余某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记入考核;工作之余,孟苏主动与余某的家人进行沟通,希望他们配合监狱做好余某的帮教工作,并请他们前来探望,经过数次的沟通联系,余某的父母终于恢复了与余某的联系,来到监狱探望……孟苏所做的一切使余某感激涕零,消除了思想情绪,增强了改造信心,走上了积极改造的道路并获得了减刑奖励。就这样秉持着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他成功教育转化了3名危顽服刑人员,使其走上积极的改造道路。

  正如孟苏自己说的那样:他仅仅是千万监狱人民警察的一个缩影,普通而又平凡,但这份平凡中饱含着监狱人民警察坚定的理想、不变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记者 唐继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