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固原市原州区炭山乡古湾村村民马某给村委会打来电话。原来,马某的女儿离婚时,辖区法院判决其返还彩礼7万元。马某因女儿离家出走,法院缺席判决、返还彩礼不合理等为由不服一审法院判决,希望村居法律顾问韩小鑫律师给予帮助。了解情况后,韩小鑫联系马某及其家人询问详细情况,查阅案件材料及判决文书,随后依据案件事实并结合法律规定,就法院判决返还彩礼的依据及合理性向马某进行了详细解答,最后马某表示服判息诉。
村居法律顾问将业务做精做细,服务基层民生民情,让村民们学到如何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权益,被村民称为“村子《今日说法》的讲解员”。而这只是宁夏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创新普法方式,结合民主法治实践、法治文化建设和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升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宁夏司法行政部门主动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法治需求、依法处理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为建设平安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及法律服务。
近日,宁夏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加大普法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旨在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将法律文本“交”给农民,转换为将法律知识“教”给农民,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和维权能力。
精准普法,让法治宣传既接地气又有实效。在今年开展普法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工作中,宁夏将开展精准普法。深化宪法法律进乡村常态化普法,把宪法法治元素融入乡村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村法律顾问的作用,利用村民学校等阵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宪法法律宣讲活动;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村民创作宪法法律文艺节目、法治故事、农民画、剪纸等文艺作品,利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等转发宪法法律学习相关内容。开展订单式普法,重点加强对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困难群体权益保护、土地征收征用、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等领域,辍学青年、失地农民、刑释吸毒人员以及易受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危害群体的普法宣传。将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普法,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部门、学校、家庭开展普法,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推进基层法律服务上水平,在全面建成“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建设,公布法律顾问联系电话,让群众在家即可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服务。
创新方式,法治宣传“更走心”。积极推进“乡村法治舞台”建设,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争取实现村村有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墙、法治图书室,全力提升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水平。创新普法机制和载体,充分运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寓教于乐,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对村民的吸引力;建立农村普法微信群,及时发布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解读;充分发挥各级普法讲师团成员和在校学生的力量,鼓励他们将法律带到基层、带到农村、带回家、带给其他家庭成员,使普法由传授式向交互式转型,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元化普法格局。
队伍建设,让普法工作凝心聚力。统筹建设稳定的、多元化的兼职普法宣传队伍,鼓励引导社会团体、专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和法治宣传教育,扩大普法志愿者队伍;从农村实际出发,以户为基本单元,每户培养一位“法律明白人”,将“法律明白人”培训纳入村第一书记工作职责、纳入扶贫干部工作职责,针对农村常见的法律问题,采取以案释法、案例教学等方式,对农村“法律明白人”及其骨干开展现场观摩教学,每年不少于1次、至少6个课时以上,同时为每名“法律明白人”定制工作手册,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培训、网上网下自学、运用传播和普及法律知识等机制,以“法律明白人”的培养普及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整体工作水平。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建立并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健全并落实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财务公开等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农村“两委”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制度,“两委”干部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2次、法律知识考试每年不少于1次,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记者杨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