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在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眼中往往神秘、传奇,《战狼》《红海行动》等众多反恐题材电影将观众的个人英雄情结推向了高潮,谁能想到,现实的反恐精英其实是眼前这群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小鲜肉”呢?
Part1
在天津市公安局反恐总队,有一个7人的小团队,他们是全市反恐基础摸排工作的缩影,这个团队中有5位成员是90后甚至其中两人还是95后,最年长的也只有32岁。年轻人的组合让这里的工作氛围十分活跃,大家主动承担、互相扶植着走过了这4年的时光。因表现优异,他们获得“市级青年文明号”的殊荣。
李栓正在和队员们安排工作。
“青年文明号”授牌仪式
带领这个队伍的组长正是眼前的李栓。“别看我看着老,其实我是88年的。”说起年纪,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难看出,作为特殊部门的成员,他们很少直面镜头,与电影中出现的惊险战争场面相比,他们的日常工作更像是无名英雄,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Part2
因为工作原因,去外地出差是工作常态,除了面临危险,水土不服、调整时差等也都让队员们十分苦恼。
他们在当地出差时,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一条幽深的小巷。
“有次出差到外地,当地和天津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在那边,每天晚上12点吃饭时我们就都困得不行了,但是第二天当地人都九十点起床,我们六点自动就醒了,而当我们刚刚适应了时差,却已经返回了天津。”
在外出差的队员遭遇了最强沙尘暴,政府已多次发布橙色预警。当地媒体用“似惊涛骇浪遮天蔽日淹没城市”来形容这一场风暴。
据李栓介绍,队里每个人都多次出差,有时遇上出行高峰,还要坐43个小时的硬座才能到。“之前我正在外出的途中,手机‘叮’来了一条推送提示,2016年1月1日了,那一年我们就是在路上跨年的。”
这个年轻的团队每个月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他们需要从中逐一甄别、排查。在整个警察队伍中,他们就像一个中央处理器,所有的信息汇总到这里,再从这里分发到各个分局、派出所,配合、协调是他们工作的关键词。
Part3
“来消息了,这有一个可疑人员,需要立即核查一下他的信息。”原本在采访时还有些拘谨的反恐队员一接到电话立刻从座位上弹起,无缝转换到了严肃的工作模式。
“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随时有工作随时就要进入状态,像敏姐上次周末正在外面吃饭,刚点完菜,穿的也比较少,就被喊了回来,当晚就在外面蹲守了一宿。”
工作中的敏姐只留给相机一个酷酷的侧脸。
李栓口中的敏姐,其实是一名92年的小姑娘,一头清爽利落的短发,一脸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稳重看起来格外可靠。
“敏姐在干活时都是被当成小伙子的,甚至还会因为身为女性而接到一些特殊的任务,比如审问女嫌疑人、押解女逃犯等。”
在人们的印象中女子本弱,但在敏姐身上,这样的弱点被淡化到几乎不可见的程度。
一个女孩子进入反恐部门工作,极高的工作强度、随时面临突发情况、还有可能身处危险境地,这些问题都将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时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我爸爸也是部队军人出身,这个工作确实经常会面临一些紧急的任务,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庆幸的是爸爸很支持我的工作,也常常叮嘱我要认真谨慎,家人的理解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动力。”
在采访时,李栓说过最多的就是“家里”,这个家指的不是他位于湖北的老家,而是反恐二支队的大本营。
外出的队员正在进行常规摸查工作。
“协作对于反恐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在外面摸排的队员看到一名可疑分子时会问一些基本信息,然后和‘家里’联系,核实这个人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调查他的周边信息来判定这个人有没有危险。
“我们反恐部门和其他部门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工作目标是‘零发案’,只有平时工作做到‘万无一失’,才能避免出现‘一失万无’的情况”。
平安是这个团队的最高追求。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进行着的也是全市反恐安保的基础工作的一个缩影,就像李栓说的那样,反恐的工作没有停止只有进行时,我们只有勇于担当,选择坚守,坚守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