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中央扫黑除恶第13督导组的要求,吉林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全省各市州、各有关部门党委(党组)召开扫黑除恶专题民主生活会。5月8日,法制日报头版以《聚焦“五个是否”查摆不足短板——吉林省各市州部门党委召开扫黑除恶专题民主生活会》为题,刊发了这一做法。
“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怕得罪人,导致推动工作力度不大,动作迟缓。”
“对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有时觉得是长期遗留问题和大环境造成的,靠‘一时一事’也看不出多大成果,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习惯于绕着走、推着干。”
……
这些掏心见胆、撞击人心的话,在吉林省各市州、部门党委召开扫黑除恶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句句火辣辣,让人出汗。
4月14日至26日,在中央扫黑除恶第13督导组指导推动下,在吉林省委统一安排下,全省各市州、部门党委分别召开了一次扫黑除恶专题民主生活会。
直面黑恶势力坐大成势原因
吉林省是中央开展扫黑除恶第二轮督导的省份之一。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吉林打掉了一大批黑恶势力、深挖了一大批“保护伞”。中央扫黑除恶第13督导组进驻后,组长李景田敏锐地发现并指出,成绩的背后,也反映出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平时对黑恶势力疏于防范和打击,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缺少日常监管和综合治理,才导致一些黑恶势力坐大成势。他建议,各市州、各有关部门党委(党组)要召开扫黑除恶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切实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认真反省剖析黑恶势力坐大成势的深层次原因,着力排查作风之弊、清除行为之垢,确保提升政治站位,抓好专项斗争。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景俊海对此高度重视,专门研究部署。全省各市州、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迅速行动,聚焦“是否存在政治站位不高,是否存在动态排查不及时不全面,是否存在深挖彻查‘保护伞’不到位,是否存在行业监管部门失责缺位,是否存在基层组织建设软弱涣散”等“五个是否”问题,通过集中学习、调研座谈、走访群众、相互谈心等方式深入查摆不足短板,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
反思履职尽责不够深刻教训
“‘不二过’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走到今天的重要经验。有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错不知错,有错不改错,依然故我,继续犯错。要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使过去错误重复发生,再去纵容积累一批坑害老百姓的黑恶势力。”4月19日,李景田点评吉林市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话振聋发聩。
“回头反思史淼、李青海等案件,很多人都早有耳闻,但没有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这实质上就是对事业、对群众不负责,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担当,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致使其坐大成势!”白城市委书记庞庆波代表市委常委班子作对照检查时深刻指出。
“张永福的案子就发生在龙潭区缸窑镇,牵涉的‘保护伞’就有我们原政协主席崔振吉和多名县(局)级领导干部。这些党员领导干部、公检法干警,拿着共产党的工资,却跟黑恶势力牵涉在一起,又怎么能维护群众利益?”吉林市委书记王庭凯面对班子成员说,“必须丁是丁,卯是卯,必要时甚至扯脖领子,该批评批评,该追责追责,该换人换人!”
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致感慨,“接受批评时犹如针扎”,原来自认为在防范抵御黑恶势力犯罪、保一方平安方面足够履职尽责,但真正对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刻汲取教训,扎实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激发斗争精神责任担当
据了解,吉林省9个市州党委和长白山工委、省直28家成员单位党委(党组)全部召开了扫黑除恶专题民主生活会,中央督导组派出司局级干部列席参加并作点评。部分县(市、区)党委、市州成员单位党委(党组)特别是各级公、检、法部门等62家单位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各地、各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共查摆出各类问题376个。
通过普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吉林省各级领导干部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思想认识显著提升,有效带动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仅4月份,吉林省就新打掉涉黑组织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4个,破获刑事案件641件,刑拘犯罪嫌疑人381人,查封、冻结、扣押黑恶势力涉案资产4.23亿元;立案查处“保护伞”案件843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9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9人。
“召开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个优良传统,扫黑除恶专题民主生活会是这一传统制度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传承和实践。”中央扫黑除恶第13督导组副组长张志杰指出,“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确实锤炼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斗争精神,激发了责任担当,有力地推动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