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披戎装二十载,转业地方后依旧军人本色,一腔热血,两肩风霜;他是一名驻村扶贫干部,肩负组织重托,承载农民脱贫致富希望,是贫困村百姓心目中的主心骨、贴心人;他,就是大同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三部干警王永恒。
2015年8月,王永恒来到山西省灵丘县石家田乡鹿沟村,成为了党支部第一书记。他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劳碌在扶贫一线,解百姓忧,排百姓难,是鹿沟村脱贫致富路上的“领头羊”。
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探班这位扶贫路上的检察官。
7:00——8:00
为了适应村民的生活节奏,王永恒一大早便来到村民家中。一边帮着干活,一边拉家常,慢慢地走近村民的生活,了解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听他们反映对村委和扶贫工作的意见和期望。
8:00——11:00
王永恒知道有的村民家里穷,怕别人笑话,不敢说;有的对村干部不信任,不愿说;有的农活忙,懒得说。他就来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希望可以多掌握一些村情民意。他也知道有些家庭缺少壮劳力,他就每天主动帮着干些农活。慢慢地,他体会到村民生活的不易,也更深入了解了春耕的情况。
11:00——12:00
回到村委会,王永恒召集村两委班子人员研究工作。他首先传达了市县扶贫工作精神、市检察院党组近期的帮扶计划,征求了大家对帮扶活动的具体意见。他还将前几天与市卫生与健康协会和市电建职工医院联系义诊的情况进行反馈,与大家探讨了义诊工作方案。此外,对各项民事代办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查缺补漏。
14:00——15:00
午后,王永恒组织一些村民来到村委会学习扶贫政策知识,他把自己理解掌握的最新政策和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搬迁计划讲给大家,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把大家的好想法和疑问详细的记录下来。
15:00——16:00
王永恒来到猪场,与希源养猪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了解情况,并帮助维修排污通道。两年前,王永恒为村里争取了9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修建了这座占地10亩,可养猪700头的现代化猪场,生猪出栏后,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
16:00——17:30
王永恒拿着量尺和本子到几户村民家中,丈量房屋占地面积,为村民易地扶贫搬迁做好准备工作。路上,他还去查看了村里的储水池等设施,确保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自来水。
17:30——18:00
回到村委会,正好碰到几个村民拿来了自家的鸡蛋。原来是王永恒经常在各种场合推广村民们的家养鸡、土鸡蛋,渐渐地,同事、朋友都联系王永恒,希望他能把村里的土鸡蛋带回来卖给他们,村民们的鸡蛋成了抢手货,光这一块就给村里增收了十多万元。
18:30——20:00
晚饭后,王永恒来到一户村民家,与村民聊起搬迁的顾虑和以后的打算。这老百姓搬迁,最大的顾虑就是就业和生活保障。王永恒根据村民家的具体情况,拉家常,摆道理,一笔笔地同他们算经济账,解释帮扶政策,使村民们的心里有了底。
8:00——11:00
从村民家中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王永恒回到村委会,整理这一天的工作事项。他把村民反映的每一个想法都详细记录下来,能自己解决的,就写到待办事项里,解决不了的,打算第二天去县里反馈。他还将村两委会议上征求的意见整理成文档,在下周的党组会上进行汇报。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凭着一份对农民质朴的爱心和持之以恒,真敢实干的工作激情,王永恒将自己融入了鹿沟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他对每家的大事小情知根知底,甚至能叫得上村里每个人的小名;而村里谁家有了急事难事,首先想到的也是他们的第一书记王永恒。
王永恒总说大地上有泥土的芳香,我的心中有淳朴的老乡。为了他们能早日过上幸福富裕的新生活,苦点累点我都心甘情愿。
民富村兴志不渝,一山一水总关情。王永恒,大同检察人当中的普通一员,以扎根基层、不畏艰辛、努力工作的优良作风和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带领着贫困山区的农民谱写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壮丽诗篇。
(本文转自山西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