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臭氧和 PM2.5" 双控双减 " 机制、7 月 1 日起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黑臭水体整治比国家要求提前 1 年完成、今年形成《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4 月 28 日上午,江苏省政府举行 2018 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不仅通报了 2018 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省生态环境厅还晒出了 2019 年江苏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方面的重点工作和任务。
△发布会现场
仔细看,每项任务都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
【蓝天保卫战】
健全臭氧和 PM2.5" 双控双减 " 机制
2019 年,如何让百姓有更多蓝天幸福感?江苏已排出系列工作任务和举措。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夏明芳介绍,今年将加快推进大气 PM2.5 网格化监测系统建设,加强 PM2.5 来源解析、区域传输和监测预警等研究,健全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动态数据库。同时,探索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开展全省臭氧和 PM2.5 污染协同控制重大专项研究,构建臭氧 " 污染成因诊断— 来源解析—污染调控—效果评估 " 决策支持平台,健全臭氧和 PM2.5 浓度 " 双控双减 " 的长效、动态防控机制,推进靶向施治、精准发力。
7 月 1 日起,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
另外,大气治理上还将具体实施八项任务,分别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积极调整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用地结构、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 VOCs 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其中,在调整运输结构方面,2019 年 7 月 1 日起,江苏将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年底前沿江地区和徐州市基本实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电动公交 " 全覆盖 "。提高铁路、水路运输比例,年底前大型钢铁、焦化企业内部运输煤炭、铁矿等 ,全部改用轨道运输。
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全省将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年底前省级预报中心实现以城市为单位的 7 天预报能力。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清单化管理。
【碧水保卫战】
黑臭水体整治目标任务将比国家要求提前 1 年完成
在水污染防治上,江苏今年将狠抓水环境质量提升、长江保护与修复、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法》贯彻执行六方面工作。
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潘羽忠介绍,今年紧紧围绕省政府明确的 " 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 70.2% 以上,以及主要入江支流、入海河流消除劣Ⅴ类 " 的年度目标,严格落实 " 断面长制 ",坚持按月通报预警。
同时,狠抓长江保护与修复。会同省发改委(长江办)编制《江苏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黑臭水体整治、消除主要入江入海劣Ⅴ类河流等目标任务比国家要求提前 1 年完成,聚焦沿江突出环境问题,强化整改要求。突出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泰州列入国家试点,其它 7 市 " 压茬式 " 推进。
针对百姓关心的黑臭水体整治,江苏将按照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组织开展 2019 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联合省住建厅,对淮安、盐城、南通等整治滞后地区开展现场帮扶。
【净土保卫战】
今年形成《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
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王惠中介绍,今年积极推进《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目前,《条例》已列入 2018-2022 年立法规划,今年将开展立法调研,形成草案。《条例》拟在国家上位法相关要求的基础上 , 结合省内实际,更侧重贯彻实施 , 并在源头预防、构建土壤污染责任体系、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区域特异性管控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 , 构建符合省情、系统、综合的土壤环境监管制度。
同时,做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分析应用工作,全省农用地详查历经 2 年多时间,已形成了初步调查成果。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抓好信息采集质量保证,并逐步开展高关注度地块的采样监测工作。积极推进全省 13 个土壤污染防治综合先行区建设,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应用国家和省级试点项目的落地实施, 比选形成一批易推广、效果好、成本低的适用技术。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组织实施的规范性和严密性,防止发生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