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太阳的后裔》“续集”:他们回来了!最年轻的他曾拆解已拔安全栓的手雷

2019-04-28 21:31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赵钰
字号  分享至:


4月25日,由安徽首次单独组建的维和警队——中国第七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平安归来。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4月25日上午,合肥新桥机场出现一场特殊的接站,几名警察手拿“热烈欢迎中国(安徽)第七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凯旋”条幅,与维和队员家属和同事们一起迎接安徽首批成建制维和警队的归来。

  “来了!来了!”当维和警队11名队员身着制服、胸挂和平勋章列队走出,现场立刻沸腾起来,行人也纷纷拿起手机拍照。队员们手捧鲜花,和家人同事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中国(安徽)第七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是安徽省派出的首批成建制维和警队,一年来,面对南苏丹复杂政治局面、严峻安全形势、危险工作任务和艰苦生活条件,警队始终坚守使命高于一切的信念,为南苏丹恢复和平与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树立了安徽公安的良好形象。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小学生徐逸畅手举一幅毛笔字,迎接父亲徐勇。“这是昨晚刚写的,想告诉爸爸,我的毛笔字又进步了。”徐逸畅说,这首诗出自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之所以选这首诗,是因为诗里面表达的乐观情怀,跟自己的爸爸很像。

  徐勇爱人任开颜告诉记者,儿子一直盼着爸爸回来,“维和充满艰险,远隔重洋这一年,家里人都很牵挂他,现在他圆满完成任务,我们都很激动。”任开颜说自己也是警察,虽然想念,但特别能理解丈夫。

  在人群中,一位名叫张广杰的父亲正在翘首以盼儿子张凯。张凯是警队最年轻的维和队员,几个月前,张凯在执行任务时,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

  当时一名危险分子将手雷携带至难民营,被发现时手雷的安全栓已经不见了,随时都可能爆炸。可等排爆人员赶到还要很久,危急时刻,张凯直接走上前迅速拿起手雷,和其他维和人员一起分离雷体和引信,将爆炸物移至空旷无人的区域,最终化解了危险。

  “儿子遇到危险却没讲,我还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张广杰说,看到电视,真是又后怕,又为儿子自豪。“手拿爆炸物,说不紧张是假的,但那一刻,执行维和任务,保障难民营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张凯手搂父亲,憨厚地笑着。

  “维和历练了我,第一年积累了很多经验,国家有需要,所以这次依旧是毫不犹豫地参加。”何得文是二度维和,他说第一次维和和第二次维和感受到的最大不同,是中国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一次维和我们用的很多东西都是日本的,现在都是中国制造,当地人常用‘你好’跟我们打招呼。”何得文说,在南苏丹,40个国家警察在一起工作,中国的装备是最好的,常让别的国家同行很羡慕,“在国外尤其能感受到身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南苏丹的条件非常艰苦,“当地分为旱季和雨季,我们说‘倾盆大雨’,他们那是‘倾缸大雨’,而且有很多蚊虫,被叮咬后很容易得疟疾。”何得文说,尽管条件艰苦,但警队始终坚守使命,以出色的维和能力,赢得了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和维和警察同行的一致认可。(记者 史睿雯 刘玉才)


穿过枪林弹雨安徽首支维和警队平安归来,接机现场,维和民警孙鹏与迎接他的妻子温情拥抱。


“看那是我爸爸。”11名头戴蓝色贝雷帽的维和民警出现机场到达大厅时,徐逸畅抱着许久未见的爸爸徐勇,眼含喜悦的泪水。


安徽11名维和警察顺利完成烈日黄沙的赤道国家——南苏丹共和国守卫平安的维和任务,凯旋。


安徽公安厅相关领导在机场迎接维和警队凯旋。


接机现场,徐逸畅抱着许久未见的爸爸徐勇,眼含泪水,爸爸用宽厚的手掌抚摸安抚儿子。


迎接维和警队在鲜花和掌声中,走出机场,


11名维和警察顺利完成烈日黄沙的赤道国家——南苏丹共和国守卫平安的维和任务,凯旋归来,在机场,接受鲜花和掌声。


法治三分钟|医生拒患者插队引冲突被铐?警方 ...

网传患者无理插队与事实不符,双方有肢体冲突致患者骨折。

获刑20年!湖北孝感“虾霸”的江湖末路

近期,孝感市孝南区人民法院对李磊等18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进行公开宣判。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刷屏了!儿子日记惹哭硬汉老爸,不止是感动……

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