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1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安徽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并在贫困户陈泽申家和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三年过去,陈泽申过得怎么样?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回访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见到了陈泽申,听他讲述这几年的新生活和新变化。
习近平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资料图)
陈泽申的老宅位于大湾村大湾组入口处,这里已被腾退保留,修缮作为旅游景点。陈泽申则享受易地扶贫搬迁,于2017年迁进了新居。
记者在现场看到,陈泽申的老宅是土砖结构,屋前搭设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还在,这套设备于2014年底安装,是当地党委和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举措。开放的小院当中,一圈椅子呈椭圆形摆放。最显眼的地方是砖墙上挂着一幅习总书记与陈泽申等十多位村民座谈拉家常的珍贵照片。
陈泽申老人儿子离世,儿媳改嫁,他和孙子相依为命,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时,不仅到访了陈泽申家,还在他家的小院里和乡亲们拉家常。当地村民介绍,这老宅现在成了村里最热门的旅游景点,经常有游客来这里参观。
陈泽申在炒制六安瓜片。
难忘三年前那一刻
在陈泽申的老宅,记者没有见到他本人。村干部说,现在是采茶旺季,陈泽申老人很忙,正在茶厂忙着炒六安瓜片。茶厂名叫花石乡茶产业扶贫车间,是金寨县产业扶贫重点项目。该车间流转茶农826亩茶园,通过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炒制加工等,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在炒茶车间,记者见到了陈泽申。
陈泽申老人看上去气色很好,面颊红润。回忆起三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场景,陈泽申老人满脸都是笑意。“习总书记和我拉家常,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习总书记问的所有问题,老人至今都记得清清楚楚。
(资料图)
习总书记问他,是怎么贫困的,政府有哪些帮扶,土地流转是怎么搞法的,茶叶收入怎么样,2015年收入是多少,孙子学习情况怎么样。陈泽申老人一一如实回答。习总书记又问他,2016年想收入多少,陈泽申说收入想比2015年翻一番,能达到5000至6000元就满意了。陈泽申说,没想到2016年底他的收入达到2万元,2017年达到3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4万元。
这4万元是如何挣到的?陈泽申算了一笔账:养鸡养羊,年收入是8000元;种植天麻、伏苓等中药材,年收入3000元;在茶厂打工,一年2万元左右;在村里当保洁员,每个月500元;农闲时到工地当小工,一天150元。
陈泽申的老宅。
要靠双手脱贫致富
陈泽申老人今年已经七十岁,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村里让他负责清扫的路,只要一有垃圾,他就去清理掉。养殖、种植的活没落下,茶厂的活也在做。一有空闲,他还去工地当小工。“像我这样的贫困户很多,国家负担重,我不能全靠政府,我要靠自己的双手,早点实现脱贫致富。”陈泽申老人说。
2017年,陈泽申搬进新居。新居是在村里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70多平米。孙子如今在合肥上大学,学费是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没有利息,陈泽申很是感激。
陈泽申老人感叹道,三年来他的生活变化巨大。生活上,全年有“两不愁三保障”;住房上,告别危房,住上楼房;出行上,以前是泥巴路,现在是水泥路、沥青路,家家都通水泥路,环境也好了。“如果再见到习总书记,我一定告诉他,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习总书记关心。现在我们过上好日子了,请习总书记放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许大鹏 摄影报道
三年前,
习总书记对大湾村的乡亲们说:
在地方工作时,我一直抓老区建设,同老区很有感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
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年再三年,
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