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你退休以后的日子要怎样度过?
是去追寻年轻时未竟的梦想?
沉浸在兴趣爱好中体会其中乐趣?
还是发挥自己多年的经验为社会继续做贡献……
今天记者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位
退休七年骑行七万余公里的齐文初伯伯。
齐文初,1976年参加公安工作,曾任天津市公安局河北分局调研员,三级警监警衔。36年的从警生涯中,历经户籍、治安、刑侦、局办公室、国保等岗位,曾获多项荣誉,2018年度获市局“发挥正能量优秀老同志”称号。
2012年1月为公安事业奉献了一生的齐伯伯脱下了挚爱的警服,把公安工作的接力棒交给了新一代的年轻民警。
本该颐养天年的齐伯伯,反而更加忙碌起来。他主动找到所居住的小区物业和社区民警,联系小区内其他退休老同志一起组成社区志愿巡逻队。利用老公安的职业特征向大家传授巡逻方法和防身技能,带领队员们开展日常巡逻,宣传安防知识、查找消防隐患。退休不褪色,发挥自己余热。
▲退休前的齐伯伯
他也会经常回到曾经工作过的科所队向青年民警们传授公安工作的经验,探讨业务上的难题。在徒弟们眼中,师傅齐文初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业务工作上的传授和指导,更多的是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
一个偶然的机会齐伯伯加入了骑行队,本想着只是强身健体,没想到就这样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骑行。
齐伯伯的骑行比起其他的骑行爱好者,多了一份内涵在里面,因为他喜欢给自己预定一个主题,以骑行的方式去完成,以骑行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去丰富这个主题。
“骑遍天津看看身边的变化”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主题,一年的时间天津大大小小130余乡镇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去一个地方他都会为这个地方拍下属于他们自己的“名片”,齐伯伯有个心愿,就是有一天可以将这些照片和文字整理成册,让更多的人看到、知道天津有多美。
骑行途中遇到的一个个公安派出所又是他必停的地方,每到一处派出所他总会进去跟民警聊上一聊,从辖区发案情况到勤务模式,从警力数量到警务改革,他不仅会把当地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记录下来,还会把天津公安的好做法和提前准备好的天津公安安全防范宣传册送出去。一来一往,齐伯伯把自己这个老公安对公安事业的牵挂也送了出去。
慢慢的齐伯伯开始尝试挑战长途骑行,每日100公里的行程,北至漠河,南至海南,西至新疆,东至上海。七年的骑行路,齐伯伯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在不同的地方,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去西藏的那趟骑行中,齐伯伯不慎将自己装证件和手机的背包遗失,多亏了骑行队友的帮助,让他可以继续走完全程并且和家人及时联系上。
从那次以后,齐伯伯和老伴儿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晚上八点都要给对方打视频电话报个平安。齐伯伯说:“得亏了我老伴儿的支持,我才可以一直坚持下来。”
2016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时齐伯伯已经有了长途骑行的经验,这一年,他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经过9个省份,骑行4600余公里,完成了一次骑行长征路的征程。
从苏维埃旧址到陕甘宁边区,从大渡河到娄山关,他的目的地始终朝着红色的方向。每走过一个地方他都会用相机记录下来,并且将所想所感写成手稿记录下来。
对于一位六十余岁的老人来说,这到底有多难?
梅雨季节的多日阴雨缠绵,若尔盖大草原温度只在10摄氏度左右,金沙江畔河谷处气温却有三十四五摄氏度,更别提不少地方山路崎岖。就连山地车都被他骑坏了一辆,途中齐伯伯也曾萌生过退意,但他这时就想起一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一咬牙就坚持下来了。
齐文初在每一处红色的土地上留下印记,一走一停,用蓝色的坚守串起了红色的律动。红色的故事被他记录在了纸上,沿途的城市建设被他收进相机中,两万多张照片,20余万字的手稿,承载了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
多年的公安内勤工作也培养了齐伯伯学会静下来沉淀自己,一有闲暇的时间他就喜欢坐下写写随笔,练练书法,画会儿画,就算不好的情绪也很快就烟消云散。
齐伯伯笑着说:“这不但是我的一种爱好,也成了我的一种减压方式。”
▲齐伯伯的绘画作品
齐伯伯对于工作的热忱、对于生活的热爱激励着他勇往直前,也影响着更多地公安青年奋勇向前。
人离岗,心还在;心不老,情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