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决战塞浦路斯”警察维和手记(一)

2019-04-13 08:35  来源:邢台公安  责任编辑:赵钰
字号  分享至:

  来到任务区,满打满算已经第十天了,回顾这个充满新鲜、好奇、挑战的十天生活,我觉得自己又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刚到第一天,来不及倒时差,我就让河北维和警队队友---河北石家庄市公安局的金尧带着我去熟悉车辆驾驶了。按照联合国岗前培训的要求,新到任务区的维和警察,都需要重新考取联合国驾驶证,才可以取得上岗资格。然而塞浦路斯是英联邦国家,以左为先,车辆方向盘在右侧,驾驶习惯与国内正好相反。特别是根据时间安排,我到的第五天就要进行驾驶考试,这算是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其实是语言环境。虽然说在国内坚持每天学英语,练听力。但真到了任务区,实打实的纯英语环境,还真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联合国是个大家庭,各个不同国家的警察都在一起工作和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音。就如同在国内,大家都讲普通话,但是东北人讲普通话和四川人讲普通话差别就很大。我和另外5名来自爱尔兰的警察是同一批到任务区的,他们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就算如此,有几位来自印度、阿根廷和塞尔维亚的岗前培训老师授课时,也弄得他们一头雾水。

  第三个挑战:除了授课老师有口音,需要记录和学习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一共七天的岗前培训,每天从早上7:30,一直到下午4:30,全天的培训课程,中间仅留1个小时吃饭。培训内容涉及任务区维和警察的具体职责任务、各项纪律规定、安全注意事项、安全驾驶、防范毒蛇、地雷、艾滋病和传染性疾病等事项,还有工作联系的相关部门职责简介。这些培训课程都与实际工作息息相关,必须要弄懂弄透,不然就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开展。除了内容繁多的各种培训之外,还有警务报告笔试、各战区司令官的集体面试、驾驶技能考试。这些考试结果的优劣将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第一印象,对后续的工作分配起决定性作用。

  第四个挑战是陌生的环境。刚到的第一天是个大晴天,气温和国内差不多,最高15℃,但是早晚温差较大。从第二天就开始下雨了,断断续续,气温立刻降了下来。我晚上住在宾馆,只能打开空调暖风。由于我的个人行李还要晚几天才到,我们警队队长李伟强(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还专门给我送来了大棉被。我暂住的宾馆距离培训的任务区总部,开车也需要近15分钟。我每天都是6点钟起床,简单洗漱,啃点面包,联系警队队友开车把我送到教室。在警队的领导和队友们的共同帮助下,临近驾驶考试的前三天,我利用每天早晨5点半-6点半一个小时的时间抓紧熟悉车况和路况,一次性顺利通过驾驶考试。

  最终,根据笔试、面试、驾驶测试出色的综合成绩,我被分配到了位于首都尼科西亚,工作任务最繁重、多国警务背景最复杂、业务水平要求最严格的二战区LEDRA警局工作。这个警局有14名联合国维和警察,分别来自中国、俄罗斯、印度、爱尔兰、罗马尼亚、波斯尼亚、塞尔维亚、黑山等8个不同的国家。

  除了我之外,还有两名河北维和警队队友(副队长沧州市公安局的齐立伟、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王晓静),这对于我尽快熟悉工作、进入工作状态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一定要尽早熟悉各项工作流程,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要让外国同事都知道,我们中国维和警察个个都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