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除恶,民心所向。
作为一把依法惩治黑恶势力、打击各类犯罪的利剑,我区政法干警奋战在扫黑除恶第一线,在依法履职的过程中,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白梅:带着儿子一起加班
“办理扫黑除恶案件,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吃透卷宗材料,理顺各被告人、案情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好案件的审理节奏和细节。”白梅是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她先后起草工作方案、制度、汇报总结督查材料数十篇,负责线索数据及各类报表的收集、整理、填写、移送,审结涉黑案2件、涉恶案1件,提前介入公安机关侦查的重大涉黑案件。涉黑案件多具有人员多、证据多、罪名多等特点,审理起来难度大。为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她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认真查找法律法规及相关判例,把好案件法律适用关。
每天晚上白梅都要加班到10点左右,周末和节假日加班更是常态。为了工作,她把1岁的女儿交给丈夫,把六年级的儿子带到单位一起加班。
宋名一:提前介入涉黑案办理
“法律赋予了我职责,就得全力以赴干好。刑事案件涉及人身权利保护,不能有丝毫马虎。”宋名一是永宁县人民法院刑庭庭长、扫黑除恶领导小组成员,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他认真学习领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并将其应用到具体工作中。
永宁县“3·09”伍某某涉黑案收网后,宋名一根据院党组的安排提前介入,在公安机关办案点现场办公,提前阅卷,了解、熟悉、分析案情,及时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进行沟通,在上级法院指导下提出取证建议,杜绝证据带病进入庭审,保证案件质量。庭审前,他配合审判长提前谋划、准备,认真梳理和研判庭审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了详细的审理预案。庭审结束后,他与团队其他人一起加班加点,梳理证据材料,撰写法律文书,60天内就圆满完成各项审判工作。该案各被告人当庭认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
张铭:悉心查办涉黑恶案件
2014年,张铭主办了银川市西夏区首例黑恶性质案件——荣国民等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经过5天庭审,主犯荣国民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2015年,她因主办此案被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二等功。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张铭又主办了刘某某等14人抢劫、非法拘禁案,经过审查后要求公安机关补强刘某某等3人系该团伙纠集者的相关证据。2018年9月21日变更起诉,认定该团伙为恶势力犯罪团伙。经过3天庭审,最终刘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黄某某等其他团伙成员也被判处相应刑罚。
2019年初,西夏公安打掉了余某某恶势力团伙。经院党组研究决定,由张铭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她多次到公安机关审查证据、听取案情,提出了50余条补充侦查意见。目前该案正在侦办中。
丁飞:扫黑除恶不留死角
加强法治宣传、坚持综合治理、加强重点人员管控,是银川市金凤区司法局丰登司法所所长丁飞开展扫黑除恶工作的三个“法宝”。
“这下明白了,扫黑除恶和每一个人都有关。”在丰登镇的集市上,村民听了丁飞和同事的宣传后说。丁飞组织人员通过悬挂横幅、集市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做到法治宣传不留死角,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
人多力量大。丁飞联系丰登镇派出所、综治办,组织各村委会加强对黑恶势力的排查力度。同时,紧盯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逐一谈话摸排,预防社区服刑人员被黑恶势力引诱拉拢,确保不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最大限度降低不稳定因素。
盛杰:和时间赛跑,跟线索较劲
“累了,洗把脸冲杯咖啡提提神;饿了,点个快餐将就一下。”这是最近一段时间,贺兰县公安局扫黑办副主任盛杰的工作常态,“队员们都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抢时间对线索进行核查、取证”。
3月初,自治区督导组对银川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督导。时间紧、任务重,盛杰带领扫黑办全体成员和时间赛跑,全力以赴开展线索核查工作。每天清晨,集中分配线索,提出核查方向;晚上,盛杰审阅证据资料,吃透每一条线索核查的情况。
一个月下来,贺兰县公安局共接到督导线索21条,核查中询问相关人员150余人次,调取证据300余份,形成案卷材料35册,核查办结线索20条,办结率达95%。
牛晓:扫黑除恶“不以恶小而不为”
3月3日,银川市公安局宁东分局扫黑办接到银川市公安局扫黑办关于陈某等涉嫌黑恶违法的线索,刑侦大队副队长牛晓立即组织队员开始行动,通过梳理发现:陈某于2010年3月打砸一火锅店,2013年12月伙同两人砍伤另一人,2016年8月捅死一人后逃逸,于2018年抓捕归案……经反复摸查,走访受害者,分局扫黑办落实犯罪事实4起。
“扫黑除恶具体工作就是落实核查一条条线索,查漏补缺。这些不是大案要案,都是与人民群众相关的小案件,但决不能以案子小而不作为。”牛晓告诉记者。
宁东公安分局扫黑办自运行以来,一天最多接到6条涉嫌黑恶违法线索,平均每名干警每天接打工作电话约100多个,为核实线索平均每天奔波路程约为300公里。“能够为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贡献力量,再累都是值的。”牛晓说。
李永平:500米“障碍赛”拿下嫌犯
33岁的李永平是贺兰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视频侦查中队中队长,从警8年。虽然身患疾病,但依然奋战办案一线,打击刑事犯罪、抓捕逃犯、扫黑除恶,哪里有违法犯罪,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一次,刑警大队接到群众举报,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发现该局侦办的系列诈骗案件在逃犯罪嫌疑人踪迹。李永平奉命抓捕,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闻声逃窜。穿草地、翻围墙、钻牛棚、过沙滩,李永平像跑500米障碍赛一路追赶,最终在钻过牛棚后的一片沙滩上,把犯罪嫌疑人摁倒在地。“这小子是拿命在追呀!”当其他干警赶到时,李永平脸色惨白,晕倒在地。
“紧要关头,只想抓住罪犯,没想那么多。”李永平坦言,身上的警服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还有重于泰山的责任。
花静:全部精力投入办案中
3月27日,灵武市首起恶势力犯罪案件在灵武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办结后,灵武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花静长舒了一口气。
作为灵武市首起涉恶案件承办检察官,花静在开庭前几乎把一切精力都投入到这起案件的办理中。在庭审现场,她要应对来自7名被告人和8名律师,为此,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案卷证据材料共17本,其中补充侦查证据材料5本,准备质证提纲5个版本,每个版本字数都在2至3万字,她一个字一个记下来,刻在脑子里。在扎实的证据面前,7名被告人全部当庭认罪认罚。
庭审结束的当晚,花静将发烧生病的3岁儿子安置好后,又回到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和同事们一起继续办理人数更多、案情更加复杂的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案件。(首席记者 张怀民 记者 王潇翊 杨秀丽 马涛 杨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