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震撼人心!这组“雪豹之乡”流出的高清图片看后肃然起敬......

2019-04-02 18:54  来源:青海公安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杨少伟
字号  分享至:

澜沧江,又称湄公河,是著名的国际河流,源头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乡境内,扎青乡不仅是澜沧江源头第一乡,而且还是远近闻名的“雪豹之乡”。今年杂多县降雪量为39.9mm,列1961年来同期第一位,杂多县七乡一镇31个村不同程度受灾,扎青乡等灾区发展为特重度雪灾。

灾情发生后,杂多县公安局立即成立由民警、辅警、村警组成的党员突击队,深入一线持续开展抗雪救灾工作。2019年3月8日上午,党员突击队成员在县公安局院内整装待发。战旗猎猎、壮志凌云,在副县长、公安局长尕松尼玛慷慨激昂的动员后,车队向扎青乡出发。

此次党员突击队的主要任务是护送物资车辆、帮扶受灾群众、清除重点区域积雪。车窗外的景色逐渐从枯黄变为雪白,路面也从柏油沙石变成了积雪冰河,车队在山岭中犹如一支蓄势待发的队伍,行进的缓慢而又坚定。

 眺望窗外,突然发现远处的山坡上有只藏原羚正盯着车队,雪灾不仅让牧民的牲畜遭了难,也让各类野生动物受到威胁,在开展抗雪保畜的工作中,人们同时对野生动物进行了救助,此举引起了一定争议,但遥想1996年甘孜石渠雪灾,导致当地藏原羚几近灭亡的情况,还是不由对玉树各族干部群众有大爱、有信仰、有品格、有精神的行为点赞。

行进途中,民警们总会走进沿路牧民家中,详细询问抗灾自救和草料储备情况,并发放大衣、毛毯等生活物资。玉树雪灾发生后,公安部和青海省公安厅党委高度关心和重视,公安部紧急调拨了价值近五百万元的各类装备物资,途经千山万水,救援物资送到了一线,但民警们没有领取其中的生活物资,而是将这些非警用物资发放给了更困难的受灾群众。

在一牧户院中,十来只牛羊正挨墙吃着政府送来的草料,墙是牧民在夏日用一块块牛粪堆积起来的,墙体高宽有近一米,在雪地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冋”字,老弱幼小的牲畜就在字中间,牛粪墙不仅能在冬日抵御一定的风寒,而且还能成为牧民应急的重要燃料。一位民警将草料拿到在因寒病而无法起身的牦牛前,牦牛艰难而用力的咀嚼着,喉咙深处不时发出阵阵细弱的呻吟声,寒风夹杂着飘雪吹在了民警表情凝重的脸上。

往日仅2个多小时的车程,车队行驶近了6个小时才抵达扎青乡昂闹村小学,平均海拔4700米!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小学。来到校园,党员突击队便有条不紊的开始清理院内的积雪和暗冰,用铁锹铲完积雪,队员们就拿上锤子一块块的砸开暗冰,不一会儿,大家脸上都挂满了斗大的汗珠,部分送孩子前来报到的家长也受到感染,加入队伍一起劳动,院内一片热火朝天。

学生宿舍区的门前就是阳光房,温暖而又透亮,天气不好时,学生们能够在这里活动。阳光房内还有几排摆满图书的书架,俩孩子正兴致勃勃的翻阅着一本介绍成都的漫画,对于生活在牧区的孩子们来说,这些书就是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户。有朝一日,如果这俩孩子真的来到成都,望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不知是否会想起当下满心的憧憬和窗外大人们敲砸冰块的声音...

学校前院的冰雪已清除的差不多了,这时一名家长向扎西老师提议能否更换校园中的国旗,历经一个冬天的风雪,旗面已经有些发白,边角似乎也已破损。扎西老师立即从办公室里拿出一面崭新的国旗,“我们现在就把国旗升上去,这会是一场很有意义开学仪式!”扎西老师激动的说。民警们将一名个儿高的学生扛在肩头,学生用劲将国旗绑在旗杆的钢丝上,天空渐渐飘起雪花。

旗杆前,一支由民警、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特殊方阵已整齐列队,现场庄严肃穆。“敬礼!”民警清亮的口令声犹如洪钟响彻校园,大家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国旗,虽然年龄、身份各不相同,但在这一片被白雪包围着的天地中,大家都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充满敬意地看着徐徐升起的国旗。

暮色苍茫时,突击队被分为三队借住在了学校的仓库、老师的宿舍、附近牧民的家中。窗外寒风呼啸,各队人马使出浑身解数生火做饭。大家围站在炉火前说着一路的见闻,手中或熟练、或笨拙的往烧开的锅中扔着一块块面片,炉上摆放的各类罐头发出“呲溜”的声音,没一会儿,一帮人坐在房间内任何可以坐下的地方,捧着热气腾腾的面片,夹着罐头中的各类小食狼吞虎咽。

为方便我加班,尕松尼玛局长拉我住在了学校空余的教师宿舍里,房间不大,里面摆放着两张床和几件破旧的家具,写完日记,整理完当天拍摄的素材,细看时间已是凌晨一点。脱去外套一头钻进被窝,看着戴着呼吸机的尕松尼玛局长早已入睡,枕边还放着瓶葫芦样式的速效救心丸,不禁想起他早年出警时被人砍成重伤,在眩晕中还紧抓凶犯不放的事迹,深感高原公安的不易和坚守。

清晨被窗帘间透过的冷风吹醒,炉中的火早已熄灭,哆嗦着穿上外套,刚出房门,就看见拿着牙缸的尕松尼玛局长迎面走来,“你醒了啊,走!和我去牧户家里叫小伙们起床”。去往附近牧户的路上,晨曦微露,万里无云,一缕阳光从延绵的雪山间照在了学校上,那一刻令人宁静而神往。

“起床、起床喽...!”打开房门,尕松尼玛局长便用力喊着。屋内还算宽敞,但摆放着一些木头、太阳能板等杂物、墙角还有几袋牛粪,队员们的床铺在屋内右侧的地面上紧紧挨着,床尾不大的炉子下放着几桶吃过的泡面。有些队员正穿衣起身、有些还睡眼惺忪...

吃过早饭,大家便一鼓作气开始清理学校后院的积雪和暗冰,经过一夜的休息,体力都有所恢复,积雪被迅速清理,锤子砸出的冰晶在阳光中闪烁。因为大部分警车的车龄都已有7、8年,馈电、漏油都是常见的小毛病,热车时一台警车由于馈电而迟迟不能启动,队员们便开来另一辆车,给两车接上搭铁线,一会儿功夫车子动了起来。

车队离开学校时,老师和学生们在不停挥手道别,脸庞圆润的陈老师也在院中挥手。昨天因为相机急需充电,在找电插板时认识了陈老师,陈老师来自海东市民和县,到扎青乡昂闹村小学当教师已有4、5个年头,在问到他为何不想办法回家乡工作时,他说:“之前是有机会,但因为在带一年级的学生们,学校老师又不多,所以还是留了下来”。

离开昂闹村小学,车队开始加速朝格赛村方向出发,天气很好,但炎阳炙目,因为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可达近95%,直视雪地正如同直视阳光,仅望了会儿窗外的雪景便觉得眼前一片粉红。“这种天气,受灾群众很容易雪盲,今天一定要把剩余的墨镜和生活急需品及时送到群众手里”,尕松尼玛局长说。和昨天一样,路上遇到运输草料的车辆或牧民的房屋,队员们便下车和群众寒暄,并送上墨镜和生活急需品。

托赛山是昂闹村通往格赛村的必经之路,海拔近五千米,由于主要山路在迎风面,雪灾发生以来多次被大雪覆盖,今天,党员突击队将与县政府调来的推土机再次疏通这条要道。推土机顺着山道将积雪铲去,队员们便在后面用铁锹或双手清除路中的雪块,经过数小时的努力,道路顺利疏通完毕。

中午,车队来到一条河流附近,大家开始烧水吃饭,尕松尼玛局长来到一旁牧户的帐篷中,询问抗灾自救情况,在了解到牧户家的孩子因填报户口时报错生日,导致无法正常入学时,尕松尼玛局长立即找突击队中负责户政业务的治安大队长,认真了解相关情况,并留下电话号码,嘱咐他们一定到公安局办理手续,千万不能耽误孩子学习。

水烧开了,大家排队往茶杯和面桶里倒水,水温其实并不高,在这种高海拔地区,看似在锅中翻滚的开水其实也就八十多度,方便面泡了5、6分钟也没泡透,队员们没管多少,继续配上各种罐头开吃,流浪狗小心翼翼的走近正在吃饭的队员,可怜巴巴的等着心软的队员再扔来一点吃的。离开时,大家清理带走了生活垃圾,给流浪狗留下了些饼子和火腿...

车队一路行进,我们遇到扎青乡通往县城的最后一座大山,山脚下有三顶帐篷,旁边是几辆推土机和一辆警车。下车后,迎面走了一位黝黑的大哥,警帽下的鬓角长满了白发、被晒到脱皮的脸上长满了胡须。在交谈中得知他是扎青乡副乡长、派出所长达哇扎西,一位退伍军人出身的人民警察。他所驻扎的点是扎青乡四个村社的中心位置,当地群众去往县城的必经之路。雪灾发生后,他将爱人和刚出生仅三天的孩子委托给母亲照顾,毅然奔向一线开展抗雪救灾工作,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扎西大哥”。

沿途不时会遇到各种受困的车辆,小车还好解决,4、5个人一鼓作气便可力挽狂澜,但遇到大车...特别是在半山腰打滑抛锚的大车,即使突击队全员上阵,拉的拉、推的推、不停往轮胎前后撒土,也还是要在花上一番力气才能让车辆脱困,推完一辆车,大家都已满身大汗。

返回县城的路上,看着远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牛群在阳光召唤出的原野上埋头吃草,近处一头没能熬过大雪的牦牛正安静的躺着。寒风暴雪,生灵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雪域高原以这种残酷而自然的方式哺育着三江之水,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这个冬天不太冷,玉树州各级公安机关以雪情为警情,在党委政府和青海省公安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投入到抗雪保通、抗灾保畜等各项工作中,在白雪皑皑的草原里、在寒风肆虐的山岭中、在积雪结冰的道路上……,玉树公安民警、辅警、“村警”以忠诚和担当扎根在一线、奉献在一线、战斗在一线,践行了玉树公安队伍关键时候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的优良作风,维护了广大受灾群众切身利益,让警徽在抗灾一线闪耀光芒,让党旗在雪域高原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