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拥臣曾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安局塘沽分局新村派出所夜巡队里的一位“传奇”民警。自从2015年底开展夜巡工作,每逢夜幕降临,他就带队走进辖区,及时发现现行违法犯罪,抓获嫌疑人。凭借出色的战绩,他赢得了“深夜神捕”的美名。
去年10月,牟拥臣担任了滨海新区公安局于家堡车站治安派出所副所长。走上新岗位,他将目光聚焦车站安全,熟悉地形、排查隐患、组织演练、调解纠纷……全力以赴开启新的守护。
曾经:精准出击 巡控路上当“神捕”
2005年,经过13年部队生活洗礼,牟拥臣转业来到滨海新区公安局新村派出所,走上社区民警岗位。
2013年,牟拥臣岗位调整,走上街面开展武装巡控,有警时接处警情,无警时震慑犯罪。短短数月,他迅速适应了新岗位,连续破获盗窃案件数十起。
2015年底,牟拥臣针对巡控中发现的问题向所领导提议:“武装巡逻确实适用于震慑犯罪,但对抓现行帮助不大,所以,应专门开展便衣夜后巡逻。”所领导接受建议,成立夜间巡逻队,由牟拥臣带队。
“夜后巡控,首先要确定重点区域,哪个小区容易发生入室盗窃案件,哪个时间段容易发生砸车盗窃,都得事先了解,有所准备。”牟拥臣说,从那天起,他每天白天走大街穿小巷、爬高层查护栏,把需要巡到的地方都巡到,把需要熟悉的情况都熟悉到,发现安全隐患,赶紧联系相关单位督促整改。虽然辖区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开车巡一圈也就15分钟,但真要完全靠步行完成工作,至少得花半天时间。
巡逻的日子久了,牟拥臣的脚板变“铁”了,人变黑了,也瘦了,日常穿的鞋子磨破了好几双。和他一起巡逻的队员都说他是“铁脚板”。
2016年11月,牟拥臣被提拔为副所长。职务晋升了,但他对夜巡工作的热情丝毫不减。
去年3月,新村派出所辖区接连发生两起入室盗窃案,丢失财物价值30余万元。接报后,牟拥臣带领巡逻队员到案发小区查访,调看监控视频,很快锁定两名嫌疑人。可是,视频中,两人都戴着口罩,挡住了面部。牟拥臣没有气馁,转而带领专案组调看案发地周边百余处监控视频,经过连续五天奋战,锁定了两人曾乘坐的“湘D”牌照轿车。根据这一线索顺藤摸瓜,民警成功查询到两人的身份信息。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牟拥臣带领民警远赴湖南省将两人抓获,成功破案。
截至去年10月,牟拥臣在新村派出所工作了13年。凭借在夜巡岗位的出色战绩,他赢得了“深夜神捕”的美名。
如今:封堵隐患 火车站区保安全
2018年10月,牟拥臣工作岗位再次调整,担任了于家堡车站治安派出所副所长。
来到新单位,牟拥臣按照多年街面巡控养成的习惯,马上在站区转了一圈,熟悉环境。而在随后的工作中,他发现车站情况与街面相比有所不同:处警压力相对较小,但需要负责的项目多了不少。“以前开展街面巡控,要求是破案和遏制发案,而在车站,必须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全面消除隐患。”牟拥臣说。
“于家堡车站的地下停车场就像个大迷宫,一不留神就走错……”为了尽快熟悉站区复杂的通道环境,牟拥臣“新官上任”后,一有空就在站区“转悠”,直至脑子里形成了完整的“站区地图”。
工作中,牟拥臣经常要到站区指导车站落实各项安保措施。而每次进站,他都和普通乘客一样接受安检。他用这一实际行动提醒安检员:车站安检是保证车站安全的第一道门户,必须严格把关。
同时,派出所每半个月组织安检员开展一次“对抗式”演练。具体来说,就是民警带着违禁物品过岗,检验车站安检水平。
因为身手不错,每次演练,牟拥臣都能在反恐环节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歹徒,负责和安保人员“过招”。因为“制服”过程中一招一式都是“实打”,他经常“挂彩”,一场演练下来,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对此,他毫不在意,笑笑说:“我身子结实!”
除了安保工作,车站内发生纠纷等突发情况,牟拥臣也得时刻关注,及时解决。
“有的乘客赶时间,或是携带的行李较多,过安检时心情急躁,就可能和安检员发生争执……”牟拥臣说,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会迅速赶到现场,安抚乘客的情绪,待其冷静下来,向其告知安检工作对于车站安全的重要性,说明安检员接受过严格训练,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这样一说,当事乘客一般都能理解,听劝离开。”牟拥臣说。
不管是在新村派出所开展街面巡控,还是走进于家堡火车站加强安全守护,牟拥臣都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近年来,他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今年初被评为天津市特级优秀人民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