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的光阴
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
但消减不了法律惩凶除恶的力量
从天津到贵州
跨越了半个中国的距离
却阻挡不了追求正义的脚步
近日,涉嫌巨额贪污被天津市南开区检察院立案侦查、潜逃22年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在贵州省落网。
在天津市监察委员会的指挥下,南开区检察院与南开区监察委员会、市公安刑侦局、公安南开分局迅速成立联合追逃小组,赴贵州省追逃,将王某押解回津后连夜审讯,仅用144个小时,高效完成了此次任务。
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的制裁永远不会缺席。
等了22年的审讯 当年的证据检察官仍牢记在心
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深夜,在南开区看守所,对犯罪嫌疑人王某的审讯终于开始。
办案检察官王俊德和助手韩瑞峰把材料摊在桌上。22年的时光,让其中一些材料的纸张已经泛黄,也令当年主办该案的王俊德额头上有了些许皱纹。当年,32岁的他还是一名科长助理,如今已经是南开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
这场审讯,他已经等了22年,压在心口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王俊德显得很平静,因为多年来他始终坚信嫌疑人终会落网,而这份平静的背后,是一份笃定。
在提讯室的另一边,是心情更加复杂的王某。这22年来,他时常担心自己会落网,这种始终萦绕在心头的焦虑甚至会让他怀疑,是不是只有落网才会换来内心真正的平静?但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春节前夕被抓,在这个本该团圆的日子里,以这种充满戏剧性的方式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在审讯中,王某虽然认罪态度很积极,但依然心存侥幸,坦白的贪污金额与检察院掌握的证据出入很大。王某表示时过境迁,很多事情自己已经不记得了,有的账本也已经丢了。
“如果有证据证明,你贪污的金额不是你说的金额,该怎么解释?”王俊德列举了当年检察院调查所获得的证据,连王某当时驾驶车辆的牌照号都熟记于心。
面对办案人的胸有成竹,王某愣了一下,低头说:“那就以证据为准。”后来,他不停地念叨着几句话,“我认罪,我想退赃,我一定好好改造。”这几句话,在他心里憋了22年。
在外地结婚生子 落网时正准备卖“天津包子”
1997年5月的一天,一封举报信寄到了南开区检察院。该院对此高度重视,办案检察官经过细致缜密的侦查后发现,这封举报信中所说的贪污公款这一情况,除了信中提及的负责人外,任职于该公司的员工王某也参与其中。经查,王某利用职务之便,伙同他人贪污巨额公款。听闻相关人员已被立案侦查,检察院要来查账的消息后,上午还在公司上班的王某,下午便与同伙胡某仓皇而逃。
检方与警方一路追到济南,但王某的反侦察能力极强,并且十分狡猾。逃亡后没多久,胡某就带着240万元现金回津自首,王某则开始了长达22年的潜逃生涯。他先是逃至广东省,通过不法手段“洗白”身份,在一家餐饮公司打工。没多久,他竟又起了贪念,卷走了该公司的10万元后辗转来到贵州省,又花钱买了个假身份。利用这个身份,王某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在当地娶妻生子。
落网的时候,王某正在筹划经营一家小餐厅,专营天津风味包子。用来自家乡的味道宽慰“浪子之心”,这看似无奈的思乡之情,也着实有几分讽刺意味。
追逃小组奔赴贵州 计划周详配合默契
自王某潜逃后,公安部便下达了全国通缉令,检方与警方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追捕。在此期间,检察院负责该案的部门难免出现人员更迭,王俊德在调离该部门时,专门将材料交给了当时的助手,要他妥善保存,“法网恢恢,总有一天能抓到他。”
近日,市公安刑侦局获得线索,经多方搜集情报,于1月30日确定了王某的落脚点——贵州省仁怀市。当天,在天津市监察委员会的指挥下,火速成立联合追逃小组。南开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韩鲁红对此高度重视,召开紧急会后确定委派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建国带队,检委会专职委员王俊德具体承办,检察业务管理部、法警队共同办理该案。
2月1日,南开区检察院法警队队长刘建欣与南开区监委工作人员、公安南开分局民警等,一起赶赴贵州省执行追逃任务。在他们抵达的当天,仁怀市警方将王某抓获。2月3日,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王某被押解回津。
2月4日凌晨2点才结束收监前的工作,当天已经是大年三十——春节假期的第一天,但王俊德和韩瑞峰依然坚守岗位,与王某的家人协调沟通,希望他们配合检方进行辨认工作。
对于王某的家人,特别是当年只有4岁的女儿来说,这个已经“消失”了22年的父亲,让她心情复杂。王某的女儿久久一言不发,咬着嘴唇,不时眼眶发红。王俊德、韩瑞峰耐心地对她释法明理,反复沟通,最终完成了DNA采集工作。
该案已于2月14日顺利移送至南开区监察委员会,为后期追赃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