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分饰四角 自编自导自演
诈骗6万余元失去自由身,换来牢狱之灾……
??????????????????????????
有时她饰演病人
有时她则本色出演给病人配药的医生
有时她又扮演医生的徒弟
偶尔她还会客串代稍药物的病人家属……
而这些身份背后的真实人物
其实只有狄某一人
连剧本都不敢这么写,在现实生活中狄某却“分身有术”,利用微信得心应手地假扮成多个角色,花言巧语诈骗多人。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公安局就破获一起这样的案件......
2018年3月13日12时许,乌审旗公安局刑警大队接杨路报案称:其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份间在乌审旗嘎鲁图镇被人以销售治疗癌症病药物的方式骗了34439余元,共计损失34439元。接报案后,乌审旗公安局当即组织精干警力展开调查,经过分析研判和走访调查确定嫌疑人为乌审旗籍女子狄某。
所幸,3月15日,狄某已落入法网……
得知名医妙药,心生诈骗歹念
2018年9月份,狄某在孩子开学时和孩子家长聊天过程中得知:青海有一医生可以治疗癌症之类的疑难病症,而且所配药物的治疗效果很不错,并称乌审旗的一位患者前往青海找这位医生行治疗,之后又配了几个疗程的药,服用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狄某得知此事后便萌生了冒充医生销售药物获取暴利的念头。接下来的时间狄某便开始寻找孩子家长提到的那名患者,几经周折,最终狄某找到了前往青海治疗的患者,狄某心中大喜,随后狄某便详细询问了这名患者具体抓了什么药、怎么服用、疗效如何及其他细节问题,交谈过程中,狄某用手机将药物的外貌偷拍下来,开始在乌审旗嘎鲁图镇周围搜集购买类似药品,同时,狄某注册了6个微信账号,为实施下一步诈骗做好铺垫……
寻找诈骗目标,开始实施诈骗
狄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便开始寻找合适的诈骗目标,狄某把目标放在患有癌症患者身上,没过多久,狄某便打听到和自己一个小区居住的杨某患有癌症,狄某便想方设法的把青海有一名医生可以治疗癌症的消息传递给杨某家属,没过几天杨某找到狄某询问青海医生的详细情况,这时狄某便用事先注册好的微信(1)冒充病人家属,称自己的父亲也是癌症患者,经过青海医生的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了,骗取杨某家属的信任后狄某把注册好的微信(2)推荐给杨某家属,狄某便开始扮演起了青海医生的角色,询问病人目前病情、之前治疗情况……随后便会对患者的病情“开药”,其实就是狄某冒充病人在周边药店买的一些止痛和调理身体的药物,在患者要求前往青海和其见面时,狄某以各种理由推脱,同时利用微信(3)扮演青海医生的徒弟,负责和患者家属进行周旋,并声称所配好的药物会有前往青海看病的人代稍回乌审旗,这时狄某则l利用微信(4)又扮演前往青海看病返回患者家属将事先打包好的药物捎带给乌审旗的患者,患者支付医药费全部通过微信转账支付给狄某,在整个诈骗过程中狄某从不发语音、视频,确保身份不被暴露……
疯狂敛财不休,亲情抛之脑后
狄某供述,其通过同样的方式共诈骗四人,共被诈骗6万余元,其中有一人竟是狄某的婶婶,当民警询问狄某有没有想过她卖给癌症患者这些药服用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时,狄某淡然的回答道:“都是一些缓解或止痛类的药物,所以我认为应该没什么事”。
目前,狄某因涉嫌诈骗罪被乌审旗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深挖中。
乌审警方温馨提示:
切莫有病乱投医,一定要在有资质并且通过国家权威认定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不要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犯罪分子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下面为您总结几点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骗知识!
1.QQ冒充好友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微信假冒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3.微信点赞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4.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5.虚构车祸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6.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我要上春晚”、“非常6+1”、“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7.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8.冒充房东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9.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10.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11.机票改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12.订票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13.伪基站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14.兑换积分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如果受害人同意兑换,对方就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到指定帐户;或者发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等,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15.二维码诈骗:
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万变不离其宗
骗取钱款的最后一步套路
请您务必守住底线
▼
1.犯罪分子会要求您将卡中的钱汇入“安全账户”;
2.犯罪分子让您提供或填写账户信息、密码、验证码等;
3.犯罪分子指示您前往ATM机按照通话提示操作;
4.犯罪分子会提示您“为保证您的资金安全”,请缴纳手续费、会员费、意向金、运费或垫付款、公正金等;
5.犯罪分子将诈骗资金用于手机卡、QQ卡等充值。
防范电信诈骗小贴士:
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后,做到以下三步:
一是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二是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三是及时准确将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
六不:不轻信,不汇款、不透漏、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
三问:遇到情况,主动问本地警察,主动问银行、主动问当事人。
七个好习惯:
1.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2.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3.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4.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
5.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6.不随意链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
7.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