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霞光初露,风依然很冷。
当整个城市还处于万籁俱静的时候,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和平支队泰安道大队民警张洪伟已换上制服,脚部水肿越来越严重,他艰难地穿上制式皮鞋,背起沉重的单警装备,然后双手从警帽开始,扶正警徽。
警容整理完毕后,张洪伟拖着严重腹水的身体,走向熟悉的岗位上值守,20年来每天他都从这里踏上那条走过无数遍的路……然而,他心里明白,这些日子,这条路却走得异常的缓慢和艰难。
2008年,张洪伟被诊断出患有多囊肾病、多囊肝病。10年间,他始终坚守岗位,边工作边治疗。可就在最近,他明显感觉到病情开始严重了……为了上班不迟到,家住津南区双港镇的他,每天早上都早出门半小时,5点半,当大多数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他已从家里出发,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这里曾经是张洪伟站岗执勤的地方,最近看不到他的身影。
6时40分,初醒的人们带着一天的匆忙踏上道路,这时张洪伟已准时出现在耀华中学门前的南京路长沙路交口岗位上,身着荧光黄制服,迎着初升的太阳,站在最光明的地方……风里雨里,从未缺席。
在校门口,他提前拦停并示意过往车辆减速避让学生,劝阻送学生家长将车辆停放在规定地方,对妨碍交通的周边车辆进行及时劝离。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张洪伟不停地指挥、喊话、走动、管理。
他总是说:“看着学生们安全准时的走进校门,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奖励,学生们在走进校门前对我投来那一抹友善感谢的目光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安慰”。
由于他大胆管理、遵守法定程序、准确适用法律法规,张洪伟从未出现过一起执法错误,他所执勤的路口交通秩序大为好转,通行能力和市民遵章率明显上升,赢得附近学校老师以及家长的一直好评。
无论是否生病,站岗执勤中,张洪伟始终保持“精、气、神”。他要求自己做到“三个一样”,即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高峰平峰一个样,好天坏天一个样。
迎着朝霞出门,伴着夜色归家,20年如一日,他尽心守护着道路畅通和百姓出行安全。
20年前,张洪伟如愿以偿穿上警服,从那时起,他就在这1.49平方公里的辖区扎下了根,20年来,他工作岗位换了好几个,无论是站岗执勤,还是从事大队内勤工作他都努力做到最好。
泰安道大队辖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路口数量多,车流、人流量大。除了南京路、解放北路等主干道路,多岔路口和不足百米的支路也不少。而且管界地形复杂,既有繁华的商业区,又有医院、学校等大量交通出行密集区域,交通拥堵时常发生。
作为大队考评员,张洪伟对大队管界的每条道路、每个路口的位置和特点都烂熟于心。
他凭借对工作的热爱,骑着自行车反复熟悉管界所有道路,用心记忆每一面交通标志,准确记录每一个交通信号灯,并将这些道路和交通设施都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也清晰地印在脑子里,队里的同志们都称他为“最强大脑”。
但用张洪伟自己的话说:“作为一个交通警察,这些都是基本知识”。
2018年达沃斯安保任务前夕,身体已十分虚弱的他,仍独自承担起制定任务方案的重任,对共计约200个任务点位进行合理排岗,并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每个岗位进行合理的强弱警力搭配。
为圆满完成安保任务,张洪伟反复对任务线路进行踩点,积极和同事进行研究讨论,不断完善和修改警卫任务方案,确保“点位”落实到人,方案上报上级审议后,一次性通过。
不仅如此,张洪伟还坚持带病坚守岗位,参与执勤,而且还都把自己排在了外围安保岗位。他总说,“圈里人太多,不上前了”。其实,队里的老同志都知道,对于交通警卫任务的主线保障全靠外围管控,这其实是一个工作任务较重的位置,也是每次到的最早,撤的最晚的岗位……
队友们劝他:“歇吧!”他总是摆摆手,斩钉截铁地说“别管了!”然后,转身投入到一线安保工作。
张洪伟深知达沃斯安保工作的重要性,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作为一名交通民警,泰安道大队的一员,他立足岗位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无私默默奉献的工作态度,践行了一名公安民警的从警誓言,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已到年底。
早上8时20分,李凯像往常一样,推开办公室的门,“洪伟哥!早!”她脱口而出。
无人应答,张洪伟的座位上空无一人。
这时,李凯才想起来,张洪伟已经请假一个多月了。2018年11月,张洪伟病情突然恶化,经医院检查,他的尿毒症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急需对肝、肾进行移植手术。
“每天早上,洪伟哥总是第一个来,等我到办公室的时候,洪伟哥已经坐在电脑前开始工作了。喊他哥不但是因为年龄上的原因,更多是一种心理的依靠。洪伟哥在,让我们有主心骨。”李凯说。
在队员眼中,张洪伟认真、干练、朴实,浑身上下充满了奋发向上的干劲儿,他带领的综合警务组在工作中也一直保持一种积极昂扬的工作状态。
李凯从警三年多,一直和张洪伟在一个警组。交警内勤工作是一份繁杂琐碎的工作,它涵盖了文秘、政工、宣传等工作,工作量较大,需要填写报表、撰写材料、统计数据、上传下达、搜集信息等,它的作用就好比一部机器的优质齿轮,想让整部机器高效运转,关键在勤。
“你别看洪伟哥平时不爱说话,其实他很厉害,不管是指挥交通,还是做内勤工作总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他总是能把看似杂乱无序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工作效率非常高!别人也许三天干的活,洪伟哥半天就能做好。在心里我一直把他当师傅。”李凯佩服地说到。
每逢值班日,都是张洪伟最繁忙的时候。在泰安道大队内勤的电脑里,一个名为“排班”的文件夹已经成了节假日安排勤务的模板。
每个人在哪个点位、哪天安排谁值班,张洪伟每次都安排的井然有序,包括年轻民警与年老民警之间的“传帮带”的搭配问题,照顾到病假、事假民警的问题,这些细节张洪伟通通考虑在内,充分做到人员安排科学合理。让队里的每个民警都心悦诚服。
张洪伟请假后,接手他工作的施锐说:“ 洪伟善于运用表格和整理文件,他把各类工作分类、归档,这样,一项工作一个文件夹。正因为他打好了基础,所以我接手他的工作后就轻松好多。”
四季轮回又到春。听闻张洪伟已经结束阶段性治疗,记者随泰安道大队邢毅队长来到他家中探望。上车前,邢队打开“学习强国”平台,示意记者。“看!洪伟一直心系工作,生病期间,也坚持学习。”
一路上,邢队介绍,为了不让组织担心,洪伟从不向单位提出额外要求。入院治疗后,大夫向他和家属介绍了详细的病情,面对严重的病情和肝、肾移植昂贵的手术费,他和妻子商量,准备卖掉家里唯一的住房,即便这样,他也没向队里的领导和队友们讲述过自己的困难。他坚持认为,生病是我个人的事,不能麻烦组织。
无独有偶,采访中,队友们也纷纷表示,“洪伟生病住院后,我们一直打电话要去探望他,但他一直拒绝,并要求我们在他不能回单位上班期间干好工作,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半小时后,我们来到张洪伟家,敲门后片刻才开,他独自一人在家。
由于是双警家庭,张洪伟理解妻子的工作,他尽量自己照顾自己,让妻子最大限度的坚守岗位。
经过多次透析,张洪伟身形明显消瘦,肚子突出,充满腹水。但眼神依然炯炯有神,精气神始终坚毅如初。
我们赶快招呼他坐下说话,“我没事,能走动,就是浑身没劲儿!每次从医院透析回来,我都和我媳妇说,你先上楼,我慢慢上,三楼总能上得来。”他边说边递上水。
“这病呀,没什么!就是赶上了!等我身体指标合格,器官移植后,就能好。”说完他吃力地坐到沙发上。虽疾病缠身,他却依然乐观豁达。
“张警官,您有工作照吗?”记者问道。
“没有,我一直负责给别人照相,自己没拍。”他笑笑说。
然而,在泰安道大队的党建宣传平台上,这个没有自己照片的摄影师,却用镜头记录了身边队员们工作的点点滴滴。
交谈片刻,为了不打扰他休息,我们起身告辞。
“不用送!不用送!”虽然我们一再坚持,但他还是随我们步履蹒跚地走到门口。
挥手再见时,他走到邢队身边,用尽全身力气坚定地说:“我没事,快好了,过几天就去上班。”
此时,窗外阳光明媚,他心境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