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戒毒所来了一名“新警” 让“定时炸弹哑火”

2019-03-18 14:57  来源:重庆长安网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原标题:用心感化让“定时炸弹哑火” ——记者走进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体验戒毒民警的一天

  孙晓红(右一)了解戒毒人员病情

  戒毒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个神秘的“围城”,在这个“围城”值班备勤的民警,他们每天是怎样度过的呢?他们在值班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问题?他们对戒毒学员又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昨日,记者来到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南岸所),体验了一番在外界看来有些神秘的戒毒所民警们的值班备勤工作,为大家揭开“围城”那层神秘的面纱。

  值班一线

  来了一名“新警”

  目前,全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正在开展“百日安全攻坚行动”,为了全力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持续安全稳定,南岸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驻在式”督导工作方案,要求所领导及中层干部每周选择一天,到基层大队与一线民警一起执勤。该所副所长孙小红就被安排到了当天,因此,她特意比平日提早了一个小时到达单位,以便为执勤做好准备。

  审批手续、交接报告……利用早餐时间,孙小红对当天急于完成的工作进行了提前完善。“董科长,要组织警力维护好现场秩序,做好家属接待工作噢。”临上岗前,孙小红还不忘嘱咐管理科的同事要做好当天一大队戒毒人员家属探访日警力部署。

  8点10分,戒毒人员吃完早饭回到队部,孙小红见状便大步上前协助民警对戒毒人员进行点名收队。“我从1996年就开始从事一线管理工作,因此这些工作对于我来说十分熟悉。”孙小红笑着对记者说。

  用心感化

  让“定时炸弹哑火”

  在交接班中,孙小红了解了大队近期的基本情况,在与大队长付娜的交谈中,她得知到所外住院治疗的戒毒人员张芳(化名)前日下午已回到所内。于是,孙小红提出前去看看。

  张芳今年55岁,因为吸食海洛因多次进入戒毒所强制隔离戒毒。孙小红之所以对张芳如此“上心”,原因是张芳患有结核病、眼疾,情绪不稳定,不服从民警管教,被所里界定为危顽戒毒人员。每一名危顽人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都是重点关注对象。

  张芳离异,唯一的女儿也因贩毒罪正在女子监狱服刑,因此她早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再加上这次被强制隔离戒毒时,她正处于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中,这让她彻底自暴自弃了。

  住院期间,民警无微不至地照顾张芳,让她的心慢慢被融化,渐渐地愿意与民警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看见孙小红前来,躺在病床上的张芳努力地支撑起身体,欲感谢所里对她的帮助,孙小红鼓励她争取早日出所,到时候便能出去看看女儿。毕竟,女儿是她最亲近的人。

  三大队担负着所里戒毒人员生理脱毒和教育适应的职责,新入所的戒毒人员都将在这里进行生理脱毒。“请值班领导迅速前往大队办公室……”此时,对讲机中接到值班民警报告警情,孙小红和付娜立即作出反应。

  原来,所医务室在为一名新入所的戒毒人员进行例行艾滋病筛查中,发现其携带HIV病毒。按照规定,她将被立即送往艾滋病专管场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孙小红立即与北碚强戒所联系协调,准备将这名戒毒人员移送。“稍有疏忽,这名戒毒人员就有可能感染其他戒毒人员,后果将不堪设想。”孙小红心有余悸地说。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孙小红继续对大队的监管设施、戒毒人员现场进行安全排查。“戒毒人员洗漱物品摆放不整齐、理发用具没及时上锁……”排查中,她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午饭后,孙小红又和另一名危顽人员赵丽(化名)拉起了家常。前段时间,所里为赵丽的孩子申请了市司法局的“阳光与花儿”帮扶基金,解决了孩子读书困难的问题。说到这些,赵丽眼含泪水,口中不停地感谢场所对她的帮助。赵丽的巨大转变,离不开民警们的努力。被强制隔离戒毒后,赵丽读初中的儿子没人照料,一度面临失学的危险,急得她不知如何是好,情绪也很不稳定。民警及时发现了赵丽的异常,摸清了她的思想根源,及时找她谈话,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她的孩子进行帮助。这一切都被赵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她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表现渐渐好了起来。“孙所长,出所后我会好好生活,照顾好孩子,我走错了路,但是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赵丽向孙小红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入所时

  一个眼神都不能放过

  下午,孙小红继续进行安全排查,不时关心民警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疑惑。

  这时,一名戒毒人员被公安机关送入场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入所前,每一名戒毒人员都将接受包括尿检、孕检、神经系统以及口鼻耳等部位在内的身体检查,以避免戒毒人员夹带违禁品入所。如果戒毒人员身上有明显的伤痕,都将被记录在与其对应的健康档案中,并由戒毒人员签字确认。

  孙小红告诉记者,戒毒人员入所时,民警都会特别观察他们的神态、表情,洞察捕捉相关信息。有一次,所里接收了一名新戒毒人员,民警为其解开手铐时,发现她的手腕动脉处有伤痕,且正在流血。民警在进行紧急处置的同时,通过询问得知,这名戒毒人员不想进戒毒所,便故意用手铐内边磨出伤口,并且在入所前吞食了一颗膨胀螺钉,腹部已出现痛感。得知这一信息后,民警立即将其送医。

  “如果我们的民警马虎大意,糊里糊涂地接收了这名戒毒人员,一旦出现意外,将会被界定为重大责任事故。新入所的戒毒人员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要求我们的民警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认真仔细。”孙小红说,为了保障每一名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入所后民警会向她们宣读在所期间依法享有的探访、探视、亲情电话、购物、就医等权利,以及复议、诉讼、申诉、控告等救济权利及渠道。

  入所当天完成手续后,民警会让每一名戒毒人员与自己的家属取得联系,并通过谈心,观察和交流,初步判断其思想状况,帮助稳定情绪,了解有无急突问题。

  在随后的45天生理脱毒期里,民警会对戒毒人员进行脱毒观察,实行病员式服务,在西医脱毒的同时加以中医扶正、仪器辅助、营养支持。而在场所适应训练中,还会让戒毒人员参加关节操、养身功、队列训练等运动康复项目,以及法律常识、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戒毒常识、卫生知识等课目。

  生理脱毒只是戒毒过程中漫长的第一步,随后,戒毒人员还将完成身心康复和回归适应阶段,每一个阶段她们都将获得改变,而每一个阶段对她们来说都是挑战。

  严格正规的管理、充满人性的关怀、民警们的责任风险等等,让记者感触颇多。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戒毒所值班民警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与生活中的朋友互动变少,但所里的民警们和戒毒学员之间却很“走心”,他们一直坚持用一颗诚挚的心去帮助这些戒毒学员努力地与毒品抗争,希望她们能早日回归社会,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守法公民。


法治三分钟丨年度经典对白!诈骗电话打给警察 ...

父亲贩毒入狱,母亲失踪,“天使驾到”派出所

江西赣州首例"飙车案"宣判 3人获实刑

当日,驾驶人超速高达140%!这种追逐竞驶的违法行为已经涉嫌危险驾驶。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