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监狱警察来说
我们总是用XX路XX号来替代定位
习惯了告诉别人:
我就在这里上班
这些路名也赋予了我们不同的含义
串联着我们的青春和成长
陪伴了我们每天的日出日落……
对于她们来说,这里就是
-凤信路28号-
这首刷屏级的神曲带着满满的回忆
凤信路28号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扎根基层一线的6346天,我无怨无悔
在南京女子监狱民警荣誉退休仪式上,蔡素华手中红色的证书沉甸甸的,记载着她从警36载的寒来暑往,岁月如歌。
自调入女监之日起,她整整17年扎根监狱基层一线从事服刑人员直接管理,在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中取得了累累硕果。
5月25日,将是蔡素华光荣退休的日子。根植基层一线不懈奋斗的6346天,这里有她的奋斗和荣耀,也有她的牵挂和不舍。
她总说,就要退休了,一定要做好传帮带,一如既往的履行好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担当起一份人民警察的职责。
她还爱说:“服刑人员也有至情至性的一面,只要民警做到通情,服刑人员就能达理,这是相辅相成的。”
即做警察,又做医生,我无怨无悔
宋秀娟的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她曾经分管一名日常表现偏执冲动的服刑人员王某,经过沟通交流,了解到王某出身于书画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育人先育己,毫无绘画基础的宋秀娟买来工笔画用具,报名参加了成人书画班学习,利用回家陪伴孩子读书的时间苦练勾线、调色、渲染……当逐渐掌握了绘画技巧后,宋秀娟自费买来笔墨宣纸送给王某。
每逢宋秀娟的值班日,午间时光便成了她与王某的“一对一”工笔画小课堂。
随着画技的进步,王某心绪渐渐沉静,整个人都变得自信阳光了。刑释之后,王某又特意写来感谢信,还为监区送来一面锦旗。
随着“五大改造”在服刑人员改造工作中的深入推行,新的工作方向给她带来了新的灵感——
她买来传统文化书籍赠送给服刑人员,用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为她们带来净化心灵的熏陶;她自学钩针、绳结技法,在监区中开办兴趣班,并拿出钩织作品参加义卖,引导她们反省过错、回馈社会;她开设医疗卫生知识讲座,让她们了解医理和疾病常识,提高对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控能力……她用责任和爱心,温暖着高墙内曾经无望的人们。
在某些特殊时刻,监区依然会成为宋秀娟的“战场”。2018年的一个冬日下午,服刑人员顾某因为心肌炎引发心脏骤停,宋秀娟立刻对她实施心肺复苏,并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间断进行心脏按压,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挥洒青春,我无怨无悔
年轻,也许意味着活力与创新的无限可能,但作为监区的“一把手”,三十出头的年龄曾让一些人对林倩红产生过疑问。
作为监狱最年轻的80后监区长,上任后短短的时间内,林倩红稳中求进,大气从容的领导风格就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在监区班子建设中,林倩红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不断深化“党建+”理念,以“党建+队建”、“党建+团建”、“打造监区最满意的警队”为抓手,打造了一支极具战斗力与凝聚力的队伍。在服刑人员的管理实践中,她练就出火眼金睛,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监区安全稳定又上了一把锁。
为了更好落地落实“五大改造”,林倩红开展了“政治改造”的有益探索——组织服刑人员观看红色电影、学唱红色歌曲;结合形势要求和监区党员民警专业特长,在监区中开设“红心向党,正心做人”政治微讲堂:《改革开放四十年》、《学党史 知党情 跟党走》、《传承长征精神》……
从改造实际与现行法规政策出发,使服刑人员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建设与服刑改造之间紧密的关联性,她总说,“年轻,就要多花精力,花大精力,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我无怨无悔
在征集党员微语录的活动中,倪鹭蓉写下了“尽力做好每件事”,这句人生格言正是她一如既往的工作写照。
两年前临危受命到服刑人员食堂进行管理的她,从不懂到精通、从担心到坦然,背后全是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
倪鹭蓉不仅仅把服刑人员的一日三餐放在心上,还对刑释人员未来的谋生就业倾注了更多关注。
她说,女性掌握烹饪技能,不但可以回归家庭后更好地为人妻、为人母,也可以作为谋生技能,为立足社会打下基础。
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调研,她主动联系监狱职能科室,为服刑人员的技能培训引入了面点师培训、中式厨师培训等课程。烹饪课堂上,煎炒烹炸闷溜熬炖,炉火映衬着服刑人员的笑容,在体验劳动之美与收获之乐的同时,更加增强了她们回归就业的信心与向往。
在凤信路28号,
头顶国徽一身戎装的女警们,
正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
用女性的温柔诠释着执法的温度。
她们把监狱民警的责任与担当
洒落在每一滴汗水里
她们把女性的爱心和柔情
融化在每一个微笑中
她们用无悔忠诚谱写岁月华章
守护着社会的安宁和人民幸福
不改初心、无怨无悔,
回眸春秋,无愧芳华!
致敬
凤信路28号的每一个你
致敬
每一个XX路XX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