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为110接警民警赵莹。(市公安局供图)
“谁家老人走丢了都得着急,而且老人已80多岁了,还患有老年痴呆症,不赶紧找到,很容易出危险”。正在讲述寻找走失老人警情的正是北京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民警赵莹,别看她讲的得这么轻松,而寻找老人的过程却是相当不易。
3月2日12时46分,北京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事主王先生报警称:当日上午9时许,其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孔某从位于东四五条的家中出走,母亲已经80多岁了,没有带钱和证件,目前尚未找到,家人十分着急,请求民警帮助查找。接警员赵莹一边安抚心急如焚的报警人,一边详细记录他们提供的每一条信息,为的是让街面出警的民警能够详细掌握老人的特征,尽快找到走失老人,避免发生危险。按照110处置走失人员的工作流程,接警员在挂断电话的同时立即将此情况通报属地分局开展查找工作,并通报当日值班的指导民警。
赵莹,今年34岁,在110报警服务台也算是一名年轻的“老”接警员了,她已经在一尺见方的接警台上工作了11个年头,每年经她手阅办各类警情达9万余件,无一例外都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流转和处置。多年的工作也让她养成一个习惯,对于重要的案件和警情,她都会记录下关键字,为的就是能够和相关警情进行串联,并得到及时解决。
从老人走失到家人报警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时间紧迫,赵莹立即决定对此警情进行梳理,东四、老人、孔某、走失、80岁这一系列的关键词成为她查找的方向。赵莹还将此警情通报了全体接警员,并推送到接警厅电子提示板,提示所有接警员如接到与该特征相符警情后立即转接指导民警。与此同时,又和同事一起根据提供的走失线索,调取了当天与关键词或时间吻合的全部警情进行逐一比对。
在比对中,赵莹发现当日12时35分110曾接到群众报警称在朝阳区红庙附近发现一个自称迷路的70多岁老人,尽管2条报警时间相近,但报警地点相距较远,老人徒步走过去的可能性不大,但她并没有放弃,立即调取了报警信息,对老人特征进行比对,发现2件警情中的老人特征相似,赵莹迅速联系当时出警的朝阳分局民警,在得知老人已被民警接回派出所后,又将此警情通报东城分局,并叮嘱两家单位及时联系走失老人家属,核报两件警情是否为同一老人。
随后的时间里,赵莹一直关注着事件的进展,反复叮问。当日13时28分,东城分局和朝阳分局均反馈已分别核实王先生和走失老人身份,走失老人确定是王先生的母亲孔某,现老人已被家人接走。至此,老人走失警情在赵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解决,此时距报警人最初报警求助的时间不到1小时,当听到老人已被安全接回的消息,赵莹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赵莹说,“在接警的过程中如遇到类似的报警求助时,她都会尽量提升警情处置速度,最大化地将群众损失或伤害降到最低。”(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