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民间借贷纠纷高发的原因及遏制方法

2019-03-14 13:43  来源:江苏经济报  责任编辑:彭绮琴
字号  分享至:

    2018年8月1日,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中载明“民间借贷案件呈爆发式增长”。据江苏省高院通报,民间借贷案件已是江苏法院收案最多的一类案件,2018年比上年上升了13.96%。笔者所在的法院各类案件年收案在7000件左右,所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是民商事案件中最高的一类案件。近三年所受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分别为671件、725件、829件,分别占全院年民事案件受理的19.94%、20.02%、23.1%。前述借贷纠纷案件生成执行案件数分别为485件、522件、541件,分别占全院年执行受理案件数的25.68%、27.35%、28.94%。而借贷案件未能执结的分别占全院未执行案件数的29.21%、35.34%、34.15%。所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原告(放贷人)相对集中,其中一放贷人两年中在该院起诉了72件。民间借贷纠纷增多不仅使法院的人案矛盾更加突出,而且加大了法院执行压力,也严重增加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难度,遏制民间借贷纠纷高发势在必行。

    一、民间借贷纠纷增多的原因

    1、借贷人本身因为资金能力或信誉有问题向银行已贷不到款,才向放贷人进行民间借贷,所以偿还借款能力先天性就不足。另有的借据表面上的借贷事由是用于正当行当,实际上往往是用于不能或不便表述的行当,如有的用于赌博或借新债还旧债,还有的是借贷再进行放贷等等,所以偿还借款能力差,便导致纠纷多。

    2、笔者从事近三十年民商事审判,在承办的民间借贷案件中从未“遇到”过高利贷的,但绝大多数债务人向笔者陈述为高利贷,利率远高于法定利率,但放贷人均不承认,借贷人又无证据证明是高利贷。借贷经营所获取的利润还不够偿还利息,导致亏本。

    3、借贷人明知是高利贷,本不想去借,但为了急用硬着头皮去借,如果不答应出借人的利率就借不到,借贷人从拿到款时就有不偿还高利息的想法,“放贷人想借贷人的利,借贷人想放贷人的本”。

    4、有的借贷人已到了还不清债务的境地,在未爆发前恶意借贷。

    二、借贷纠纷多发所带来的危害

    1、借贷人没有能力偿还债务,放贷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越多,越增加法院审判和执行压力,也增加发生信访的基数。放贷人信访法院执行不力,被执行人信访法院“保护”高利贷的现象层出不穷,使法院处于进退两难境地。

    2、笔者通过实践了解到,通常放贷人不是一开始就起诉的,先是通过各种方式向借款人索要,在本金全部或部分收回后,向借贷人实在索要不到的情况下,或再索要会发生风险时,才向法院提起诉讼,将风险转嫁给法院,同时无需再花索款成本。

    3、债务人在事端未露头时疯狂借高利贷,到一定时候便下落不明,财产也无下落。众多债权人感到自己本利无望时向法院起诉,这些纠纷从根本上执行不了。债权人起诉后执行不了便联合起来上访,也常以上访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的形式达到自己的目的,造成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4、个人或企业涉及高利贷一般数额都较大,往往一个起诉,其他人也纷纷起诉,争先恐后地诉讼保全,债务人一看势头不对就慌忙外逃,债主也就失去理智哄抢债务人财产,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5、由于现今放贷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息,且放贷群体(人) 相对集中,在社会上造成法院“帮”放高利贷人收债,影响公众对法院的评价。

   三、如何遏制高利贷的发生

    1、过去有一种说法“当事人动动嘴,法官跑断腿”,因为个人打官司由法官包揽一切调查,花费了纳税人的钱,明显不公平,所以通过法律规定,证据主要由当事人自己举证。现在是“放贷人放放贷,法官跑断裤腰带”。运用公权力为少数放贷人“讨债”,与前述理由一样,也不公平。现在的诉讼费太低,如10000元只收25元。笔者建议审理或执行民间借贷纠纷中应向放贷人加收实支费或个人调节税。

    2、法院要加大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效果的宣传,告诫人们借贷要谨慎,法院不是保险公司。法院执行是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执行,如果被执行人无财产,法院也执行不了,从源头上减少民间借贷的发生。

    3、要建立民间借贷登记制度。借贷行为一般是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的借贷人是恶意借贷,放贷人无法知晓。如果借贷进行登记,便可减少恶意借贷行为的发生。登记还可制约职业放贷人放贷规模。在登记的同时规定双方交付款时须进行银行转账,双方不得以现金流转,可避免或制约高利贷的发生。

    当然,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登记要花费一定的公共成本,但与不进行登记导致民间借贷纠纷高发,给法院或其他机关所带来的成本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对民间借贷进行登记无论对减少放贷人的风险还是在制约高利贷等方面都有好处,也有利于法院查清借贷事实和审理好民间借贷案件,同时也对基本解决执行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弘扬社会“政”能量|一点资讯2月政法榜发布

积极弘扬社会“政”能量,从每一个人做起。

半年内诈骗62人110余万!13名犯罪成员均获刑

面对公诉机关的指控,被告人莫某、龙某某为首的诈骗团伙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无异议。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