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毕节市两级法院深化“法治毕节”创建纪实

2019-03-13 16:44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刘杰
字号  分享至:

  2015年11月,贵州省省委作出“法治毕节”创建的重要决策部署,毕节中院在毕节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省法院的有力指导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两级法院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司法履职保护上下联动深化创建工作

  毕节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支持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全市法院消除不必要业外活动,集中精力抓审判执行工作。全市法院通过案件管理系统对“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办理情况”进行登记留痕,净化了执法办案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毕节法院率先在全省完成市级财物统管工作,全市法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每年人均提高2.8万元,聘用审判辅助人员经费纳入财政经费保障。3年来,全市法院按期晋升和择优选升法官等级265名,法官责任意识和尊荣感同步提升。

  毕节中院纵深推进“法治毕节”创建,成立了以院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院长兼任创建办主任的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判工作,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到人到岗。院长牵头完成了《法院在“法治毕节”创建中的功能实现路径》的课题调研,为全市法院创建工作指明方向、科学定位,市中院将“法治毕节”创建列为对基层法院工作督导重要内容,两级法院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以法院牵头或配合的“六大工程”各项指标任务已全部启动,进入抓长效实施阶段,不断提升“法治毕节”创建实效。

(纳雍县人民法院巡回审判法庭。)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

  2016年,毕节全市法院遴选296名员额制法官,实行“能进能退”工作机制,至2018年增补员额法官数量达到387名。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坚决做到“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不断完善权责明晰、监管有力、运转有序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2018年,法官人均结案184件,同比2015年增加109件。

  全市法院完善庭前会议、规范法庭调查程序、落实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庭审录音录像全程同步。2017年,毕节市中院推动建成刑事诉讼大数据智能管理系统试运行,被列为该市加强综治中心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主要工作任务。

  建立人民陪审员工作绩效档案,推行当事人协商选择为主、法院随机抽选为辅的陪审员选择模式,为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提供必要经费补助。2018年一审案件陪审率98.58%,同比2015年上升26.16个百分点。

  在实行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公开的基础上深化庭审公开,全市法院庭审直播12763次,点播人数突破1014万人次。黔西县法院在2018年全省法院庭审直播数量考核中名列第一;织金县法院在最高法院委托第三方评估庭审直播工作中获全国基层法院第九名;金沙县法院两名法官被“中国庭审公开网”评为2018年度全国法院“优秀直播法官”。

(巡回审理,群众驻足观看。)

  优化升级服务功能丰富拓展为民理念

  毕节市两级法院不断优化升级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便民利民设施,实现网上立案、网上信访、网上阅卷、案件查询、联系法官等多种功能。七星关区法院聘请心理咨询师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织金县法院通过向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远程视频调解的“E平台”,丰富拓展了司法为民理念。

  全市法院将涉法涉诉事项导入司法程序机制,组织开展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创新调解模式,落实远程视频接访,引导信访当事人理性申诉、依法维权。全市法院涉法涉诉信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涉法涉诉信访率为0.28%,同比2015年下降0.7个百分点。

  聚焦主责主业狠抓执法办案

  毕节市中院聚焦主责主业,狠抓执法办案,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法院审判质效调度会议,坚持班子成员包片督导基层法院工作责任制,将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作为法院“法治毕节”创建的最基础性工作。2018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74729件,结案71209,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70.54%和77.92%,结案率为95.29%,同比2015年上升3.95个百分点。

  毕节市法院坚持依法从重从快打击突出犯罪,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加大巡回审判和集中公开审判的力度和频次,给违法犯罪分子有力震慑。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法治毕节”创建深度结合,形成高压态势。全市刑事案件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2018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刑事一审案件3046件,同比2015年下降22.12个百分点。

  全市各县(区)法院在597个行政村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共对1642件人民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最大限度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全市法院坚持“调解优先”原则,2018年以调解方式结案13714件,同比2015年增加4893件。市中院指导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引入诉前调解、心理疏导、离婚冷静期、人身保护令等机制,经验做法被《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推广。

  毕节市中院与市政府法制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助推法治政府建设,2016年“全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现场会”在毕节召开。2018年,受理行政一审案件1288件,审结1245件,同比2015年分别上升81.15%和88.92%。市中院发布《行政审判司法审查情况分析报告》白皮书,分析行政机关败诉成因并提出依法行政建议,将司法功能从单一的事后监督拓展到源头预防,被贵州省省法院《行政审判通讯》转发推广。

送法下乡

  攻坚重点难点培育法院亮点

  全市两级法院围绕规范执行、阳光执行、监督管理、执行保障、执行质效5个方面逐项攻坚。先后集中开展“猎赖利剑行动”和“雷霆风暴”行动,2018年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7606人,限制高消费11883人,限制出境177人,罚款64人,拘留753人。全年受理执行案件17109件,执结15253件,同比分别上升37.79%和45.31%,执行到位金额35.23亿元。“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重大成效和突破进展。

  2016年,织金法院和黔西法院分别设置旅游法庭,切实保护生态旅游环境。2017年在毕节市中院、七星关区法院、黔西县法院分别设置环境资源审判庭,集中审判生态环境保护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共审结破坏生态犯罪案件67件,判处85人,依法审理公益诉讼类案件7件。

  毕节市中院培育指导每个基层法院推出1—2个创建亮点,采取现场会、信息推送等形式大力推广示范,带动毕节市法院整体推进工作。两级法院创作微电影、微视频加强法治宣传,2018年,全市法院涌现出全国先进集体2个、先进个人2名;省级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97名。织金县法院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

  通过深化“毕节法治”的创建,毕节法院群众满意度为98.32%,排名贵州省法院系统第一。


积极弘扬社会“政”能量 | 一点号发布2月政法榜

积极弘扬社会“政”能量,从每一个人做起。

半年内诈骗62人110余万!13名犯罪成员均获刑

面对公诉机关的指控,被告人莫某、龙某某为首的诈骗团伙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无异议。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