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三月,六盘水市水城县都格公安检查站严阵以待,仔细排查着路过的每一辆车辆。警务人员们示意司机靠边停车后,敬礼、交谈、排查,一气呵成。
“我们是水城县公安局,例行检查。”
“请把车子所有车窗摇下来,熄火、拉手刹。”
“车上人员请出示相关证件”
“司机请下车打开后备箱。”
每一位警务人员看上去都精神抖擞,一丝不苟地严格把好每一道安检关。如此有精神,有干劲,自然是有“特殊”原因。借此机会,记者赶紧上前一探究竟。
“我们现在是越干越有激情啊!”水城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队员王伟声音洪亮,底气十足。而王伟的底气,来源于一场“改革”。2013年就进入公安系统的他,一直属于临聘人员,直到去年,通过辅警招考,才终于得以“转正”。
据悉,水城县公安局辅警用工最长年限达25年,最短的6个月,用工方式全部作为临聘人员使用,用工方式不规范、五花八门,队伍流动性强,安全隐患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去年3月,水城县招聘工作领导小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制警务辅助人员650名,其中有300名用于面对全县在岗辅警招考。
至此,正式开启了水城县警务辅助人员职业化管理改革的大幕,使得水城县在辅警队伍职业化管理改革的道路上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为何要改?目的是啥?“同工不同酬,干着干着,人越来越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我们辅警队伍的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工作效能。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辅警找到职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水城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谢盛良给出了答案。
的确,过去辅警是体制内矛盾隐患突出、队伍臃肿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失率较高的群体。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人早上签完字办完入职手续,下午工作服脱掉甩手就走了。”谢盛良露出苦笑。
为此,水城县公安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水城县人事部门集中招考的方式,加强辅警队伍的建设,从各方面对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进行全面改革,着力打造一支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职业化的辅警队伍。
通过严把招录关口,将辅警人员的工酬待遇参照事业单位标准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完善辅警人员的职责任务和岗位管理制度,同时在辅警队伍教育培训上加大力度,使警务辅助人员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监督制约长效机制得以健全。
“改革之后,我们得到180多个辅警,那是相当的好用。”谈及改革成效,水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陈洪竖起大拇指。
他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改革,改变了交警大队原来使用辅警一直存在的一些问题。改革后“门槛高了”,辅警队伍素质大幅度提高。队伍更加“正规化了”,待遇提高大家更珍惜自己的岗位,职业荣誉感上来了,爱岗敬业的精神大大增强。
据了解,水城县公安局650名合同制辅警100%充实到基层一线,在民警的带领下扎实狠抓日常基础工作,到农村采集基础信息达30余万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600余条,协助侦破案件92起,防范“民转刑”案件16件,服务群众3500余次,送证上门1700余次,夯实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如今,我们队伍的工作效率、精神面貌、职业素养各方面大幅提高。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农村板块考核排名获全省第一,由衷地感到自豪啊。”陈洪乐呵呵地说,队伍形象好了,执法更规范了,老百姓自然也更高兴了。
水城县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走职业化改革之路,正在探索中向前,在机制创新、制度完善、队伍管理和效能提升方面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谢盛良表示,要把辅警改革这项工作,科学、合理地落细落实,作为“暖警工程”的重要环节,将“从优待警”持续抓细抓实,确保水城辅警改革结出累累硕果。